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ppt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ppt

ID:59432336

大小:2.37 MB

页数:32页

时间:2020-09-18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ppt_第1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ppt_第2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ppt_第3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ppt_第4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本3季氏将伐颛臾关于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发愤为学,博学多能,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不管贫富贵贱,广收门徒,据说有3000弟子,72贤人。又是文化传播的使者: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编订《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公元前551--前479)孔子的思想思想上,以“仁”为核心,崇礼反法;政治上,提倡仁义忠恕,以德治国;生活上,主张“温良恭俭让”;教育上,开创

2、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关于《论语》——《论语》是儒家“四书”(另《大学》《中庸》《孟子》)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者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论:编录古语:半部《论语》治天下。儒家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孔子格言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欲速则不达。名不正则言不顺,

3、言不顺则事不成。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四海之内皆兄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朽木不可雕也。背景简介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解题:季氏?将伐颛臾?关键词语是

4、:将伐将:说明尚未实现,可以劝阻;如果可以劝阻而不加努力,于理不通,于情不合。伐:攻打,明目张胆,在本文中有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意思,所以“季氏伐颛臾”是非正义的事。①论语(lún)②颛臾(zhuānyú)③社稷(jì)④虎兕(sì)⑤出于柙(xiá)⑥焉用彼相矣(xiàng)⑦干戈(gē)⑧冉有(rǎn)⑨椟(dú)正音:请你读读准朗读把握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人物的身份和语气。叙述人孔子冉有让我们来熟悉课文一、让你我心随问动一问:文章共写了孔子与冉有的几次对话?二问:对话的背景事件是什么?三问:冉有轻描淡写总共讲了哪三句话?就

5、孔子而言,几次对话的要点是什么?孔子要点:明态度,斥失职,立主张四问:“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这话是谁说的?是冉有?是季路?还是两人一起说的?课文中有证据吗?是冉有说的。孔子的责备针对冉有,这就是明证。[求!无乃尔是过与?]五问:冉有为何不直接说季氏将伐颛臾?而要拐弯抹角的说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提示:冉有说这话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客观的陈述事情吗?冉有是来试探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态度的,只宜含蓄地表示,岂能露骨地表白?六问:对于攻伐颛臾,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列举了哪三条理由?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义正词严地斥责攻伐颛臾。理由有三:昔者先王

6、以为东蒙主——先王所封,不可伐;且在邦域之中矣——邦域之中,不必伐;是社稷之臣也——社稷之臣,不当伐。第一段语言知识点一个通假字:无乃尔是过与?两个“于”字:见于孔子曰有事于颛臾一个古今异义词: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把(他)封为]一个词类活用:无乃尔是过与[名作动,过错——责备]一个省略句: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一个判断句:是社稷之臣也两个宾前句:A)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是个文言固定句式相当于“恐怕……吧”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是”宾前]无乃过尔与?B)何以伐为?还原:以何伐为?[为:疑问句末语气助词,“呢”]规则:

7、[疑宾前: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须前置]七问:“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冉有说这话想干什么?推卸责任(开脱自己)。八问: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孔子用什么方法驳斥?先引名言——不能尽职就别尸位素餐;再作类比——既为辅助就当恪尽职守;后设比喻——猛兽出笼为害,龟玉毁于柙中,谁辞其咎?九问:对于攻伐颛臾,冉有真的“不欲”吗?如果不是真的,课文中能找到确凿的证据吗?这说明冉有是个什么样的人?并非真的“不欲”。证据是冉有的第三句话:“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说明冉有口是心非。十问:冉有三句话各有特点:

8、或闪烁其辞,或言不由衷,或编造借口。那么,这每一种态度分别对应哪一句话?各想达到什么目的?第一句——闪烁其辞,试探孔子;第二句——言不由衷,推卸责任;第三句——编造借口,掩盖本意。十一问:对于冉有编造借口,孔子为什么只批评了一句,就转换话题,谈论“文德”?这表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