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ID:59443079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24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4页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与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3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教学重、难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气象万千的特点。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使用媒体:课件《三峡风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优美的音乐风景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2你们知道这是哪的风光了吧。你对三

2、峡了解多少?请把你收集到的有关三峡的资料和大家分享。(学生交流资料。)3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著名文学家方纪笔下的三峡之秋的神韵。(板书课题:三峡之秋。)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1)出示多音字,让学生认读,注音并组词。(2)生词:橘柚陡峭金鳞巨蟒荡漾摇曳谷壑清冽2生字同学们都掌握了,课文读得怎样呢?谁想给大家读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老师给出的阅读提示。(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秋天景色的?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4)课文第一段

3、和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生读后回答1、2题后,师板书:早晨,中午,下午,夜晚。)三、深入学习(一)学习第一段,总结方法1学习第一段。师: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段先来学习第一段。默读,看看这一段主要写三峡的什么景物。(学生默读课文后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师:这种景物体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后回答。)师:这一段里你最喜欢哪些语句?说说你的体会。师:有感情地读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2师生共同总结学法。(1)主要写什么景物;(2)体现三峡的什么特点;(3)从哪些语句体会出这个特点;(4)找出美句品读;(5)读出感悟。(二)合作学习师:请大家用这种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课文2-6自然段。1小

4、组学习。2汇报学习收获。(1)感受早晨的三峡明丽之美。师:首先来分享三峡秋天早晨的美丽多姿。(指名汇报。)(课件:三峡的早晨图片。)师:是呀,绿叶金实,好一派明丽的三峡秋色呀。(板书:明丽。)师:早晨,来到明净美丽的三峡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2)感受中午的三峡热烈之美。师:接着来分享三峡秋天中午的美丽多姿!(指名汇报,课件出示三峡中午图片。)(课件出示:对比的两句话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奔腾流去。)师:哪句写得好,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生回答后,指导朗读。)(3)感受下午平静的美。师:中午的长江让我们感受到

5、它是那么热烈。那么,下午又是怎样的情景?(指名汇报。)师:(出示下午图片。)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什么词,或想说什么?指导朗读: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这份平静温柔的美呢?(女生齐读。)(4)感受夜晚的宁静和神秘。①师:夜晚作者写了儿幅画面?(两幅)我们先看第一幅。(指名汇报。)师:“摇曳”是什么意思?生:摇动、摇晃。师:在文中指的是什么?生:渔火和灯光的倒影随着江面晃动。师:同学们,渔火和灯光的倒影随着江面晃动,江面的宁静不是被打破了吗?师:这种写法就叫“以动衬静二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习作中试着使用这样的方法。(5)再次感受夜晚月光下的三峡神秘之美。师:说到这宁静的三峡的中秋之夜

6、,有一样景物不得不提。那就是一一月亮。师:三峡中秋的月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概括总结。)(齐读“这是……"到最后。)师: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什么?(学生谈感受。)师:是啊,多么独特的三峡的月色啊!你还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月色吗?(生自主发言。)师:(板书:神奇。)是啊,只有三峡才有如此皎洁,如此迷人,如此神奇美妙的月色!四、谈收获学生谈本课时的收获,主要领悟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来写。五、作业1仿照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2推荐阅读一一余秋雨《三峡》刘白羽《长江三日》魏靖宇《三峡的怀恋与见证》反思:《三峡之秋》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三峡的秋景,让读者得到了关

7、的享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