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ppt

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ppt

ID:59478229

大小:3.93 MB

页数:38页

时间:2020-09-14

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ppt_第1页
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ppt_第2页
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ppt_第3页
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ppt_第4页
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临床营养基础 第1节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 状况评估2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指能量、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失衡引起的一种的营养状况,可对组织机体的形态(体型、体格大小和人体组成)、机体功能和临床结局产生可观察到的不良影响。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营养过剩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失衡(老年人和急、慢性疾病患者中较为普遍,营养状况良好及肥胖者也可发生)3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足4概念:营养风险指与营养因素有关的不良结局参数增加的风险。不良结局包括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营养风险筛查:发现有风险的患者,当给予这些患者营

2、养支持时临床结局将明显得到改善工具:50余种美国ASPEN指南推荐主观全面评定-SGA欧洲ESPEN指南推荐营养风险评分NRS2002营养不良风险与筛查5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综合评分+年龄原发疾病体质指数3月内体重变化一周饮食变化6是:如果以上任一问题回答“是”,则直接进入第二步营养监测。否:如果所有的问题回答“否”,应每周重复调查1次。比如患者计划接受腹部大手术治疗,可以进行预防性的营养支持计划,能够减少发生营养风险。第一步:首次营养筛查7第二步:第二次营养筛查8通过评分中对于疾病严重程度

3、的定义1分:慢性疾病患者因出现并发症而住院治疗。病人虚弱但不需卧床。蛋白质需要量略有增加,但可以通过口服和补充来弥补。2分:患者需要卧床,如腹部大手术后,蛋白质需要量相应增加,但大多数人仍可以通过人工营养得到恢复。3分:患者在加强病房中靠机械通气支持,蛋白质需要量增加而且不能被人工营养支持所弥补,但是通过人工营养可以使蛋白质分解和氮丢失明显减少。9NRS营养风险筛查结果结论:总分值3分:患者处于营养风险,开始制定营养治疗计划。总分值<3分:每周复查营养风险筛查。10NRS2002风险筛查优点根据

4、150个临床对照研究分析的结果制定ESPEN2002指南前瞻临床干预研究证实简单易行(3个项目)快速(5分钟)11营养风险的评估确定与肠外营养有关的并发症的出现(如局部/系统感染,伤口愈合不好,吻合口开裂住院时间变长)不是评价病人的营养状态没有出现营养不良的指征,但有出现营养不良的预测指标×12国内住院患者营养风险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6,14:26313人体测量生化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评价指标人体组分检查临床检查营养状况评估1.调查内容饮食习惯、饮食结构、食物频率、膳食摄入量及计算出每天能量和所需要

5、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以及各种营养素之间的相互比例关系。2.调查方法称重法记账法询问法化学分析法营养评估—膳食调查3.调查结果与评价食物是否多样三大供能营养素能力分配比例是否恰当,三餐供能分配是否合理蛋白质、脂肪的食物来源是否合理营养评估—膳食调查16体重身高体质指数皮褶厚度与臂围营养评估—人体测量17营养评价—人体测量体重:过度降低或增加可视为营养不良6个月  10%1个月   5%理想体重的±20%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米)]2皮褶厚度(TSF)代表体内脂肪储备量上臂肌围(AMC)上

6、臂中点周径(cm)—3.14*TSF(mm)营养评估—人体测量二、人体测量1.皮褶厚度皮下脂肪约占总脂肪的50%,通过皮下脂肪的含量的测定可推算体脂含量。临床上常用皮褶厚度估计皮下脂肪含量的情况,并作为评价能量摄入或肥胖的指标。皮褶厚度WHO推荐测:脐旁、肩胛下和三头肌瘦中等肥胖男﹤10mm10~40mm﹥40mm女﹤20mm20~50mm﹥50mm皮褶厚度皮褶厚度测量仪的卡钳的卡口连线与皮褶走向垂直,测量皮褶捏提点下方1厘米处的厚度。右上臂肩峰后面与鹰嘴连线中点处。沿上肢长轴方向纵向捏提皮褶。(

7、1)上臂部测量点肩峰鹰嘴右肩胛骨下角下方1厘米处。与脊柱成450方向捏提皮褶。(2)肩胛部★肩胛下角脐水平线与右锁骨中线交界处。沿躯干长轴方向纵向捏提皮褶。(3)腹部皮褶脐水平线锁骨中线25营养评价—人体测量体重:过度降低或增加可视为营养不良6个月  10%1个月   5%理想体重的±20%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米)]2皮褶厚度(TSF)代表体内脂肪储备量上臂肌围(AMC)上臂中点周径(cm)—3.14*TSF(mm)营养评估—人体测量26营养评估—临床检查病史采集284231营养成分

8、的血液浓度营养代谢产物的测定吸收代谢相关酶活性头发指甲中营养素临床应用较多的是血清蛋白测定营养评估—生化及实验室检查29白蛋白:半衰期14~21天,正常值:35~55g/L28~34轻度不足;21~27中度不足;<21重度不足转铁蛋白:半衰期8~10天,正常值2~4g/L1.5~2.0轻度不足;1.0~1.5中度不足;<1.0重度不足前白蛋白:半衰期2~3天,正常值0.2~0.4g/L0.16~0.2轻度不足;0.1~0.15中度不足;<0.1重度不足视黄醇结合蛋白:半衰期12小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