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谐振荷载反应ppt课件.ppt

第3章谐振荷载反应ppt课件.ppt

ID:59492667

大小:953.00 KB

页数:64页

时间:2020-09-13

第3章谐振荷载反应ppt课件.ppt_第1页
第3章谐振荷载反应ppt课件.ppt_第2页
第3章谐振荷载反应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章谐振荷载反应ppt课件.ppt_第4页
第3章谐振荷载反应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3章谐振荷载反应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高等结构动力学谐振荷载反应§3.1无阻尼体系§3.2粘滞阻尼体系§3.3共振反应§3.4加速度计与位移计§3.5隔振§3.6粘滞阻尼比的计算§3.7单自由度体系总结第三章谐振荷载反应无阻尼体系在谐振荷载下的运动方程(3-2)通解为(3-8)荷载频率与自由振动频率比初始条件得(3-10)§3.1无阻尼体系§3.1无阻尼体系数学上:微分方程的解——微分方程的理论力学上:质量体系的运动规律——干扰的影响反应比:动力的与静止的荷载作用反应比值图3-1从静止初始条件开始正弦波激励所引起的反应比(a)稳态;(

2、b)瞬态;(c)总反应R(t)§3.1无阻尼体系与荷载相关并以干扰的频率进行振动,称为稳态反应;受到初始条件控制,并以固有频率的频率进行振动,称为瞬态反应,由于阻尼的作用会逐渐消失,但无阻尼时,不会,此时称为伴随自由振动;总反应的两个分量,会出现拍的现象;总反应在0时刻斜率为0,表示初速度互相抵消,满足指定的条件。(3-13)阻尼体系运动方程(3-19)§3.2粘滞阻尼体系粘滞阻尼的概念微分方程解的意义稳态与瞬态反应的意义稳态谐振反应——通常所关心的是式(3-19)第二项给出的稳态谐振反应(3-20)这

3、个稳态位移反应的特性,可容易地用图3-2所示复平面中所绘出的两个相应旋转矢量来解释,它们在实轴上的分量之和,即为式(3-20)等号右端的两项。合成矢量的实部给出了如下形式的稳态反应§3.2粘滞阻尼体系(3-21)图3-2稳态位移反应§3.2粘滞阻尼体系稳态反应振幅(3-22)反应滞后于荷载的相位角θ为(3-23)§3.2粘滞阻尼体系动力放大系数D:合成反应位移与所引起的静位移比值(3-24)图3-4相位角随阻尼和频率的变化图3-3动力放大系数随阻尼和频率的变化§3.2粘滞阻尼体系再一次使用解的指数形式对

4、求解稳态谐振反应是有意义的。考虑用指数形式描述谐振荷载的一般情况为这里,是谐振荷载函数中的一个任意相位角。在涉及一般的谐振荷载时,尤其是可利用一系列谐振分量表示的周期荷载,对每一个谐振项必须说明其相位角。因此,采用复§3.2粘滞阻尼体系(3-25)数比用幅值和相位角要方便。本章所研究的只有一个谐振项,因此相位角可以任意取,为了简单可取为零。这样,在荷载表达式中就不需要包含此项。方程(3-25)的特解及它对时间的一阶、二阶导数为§3.2粘滞阻尼体系(3-26)式中G是一个复常数。为了求G,将式(3-26)

5、带入方程(3-25),消去各项中的,并用代替m,用代替,则可解出G为将其带入式(3-26)的第一式,并在复平面中绘出表示结果的两个向量,如图3-5所示。§3.2粘滞阻尼体系(3-27)注意,与图3-2中相应的量相比,这两个向量的合成结果及相位角θ除了逆时针旋转了90度外是相同的。图中的这一差别符合谐振荷载和在图3-2和图3-5产生的结果之间的相位差。注意,是的实部。在上述稳态谐振振动条件下,如图3-5所示的总反应为(3-28)§3.2粘滞阻尼体系力的平衡要求惯性力、阻尼力、弹簧力之和等于说作用的荷载§3

6、.2粘滞阻尼体系利用式(3-28),这些力为(3-29)(3-30)§3.2粘滞阻尼体系一个例题§3.2粘滞阻尼体系§3.2粘滞阻尼体系共振:作用荷载的频率等于固有振动频率。共振时β=1(3-34)此时方程为(3-35)方程变为正弦项对反应振幅影响很小(3-36)§3.3共振反应§3.3共振反应反应比为(3-37)(3-38)§3.3共振反应图3-7静止初始条件下共振荷载(β=1)反应§3.3共振反应图3-9典型地震仪的示意图3-3*动力放大系数随阻尼和频率的变化§3.4加速度计与位移计§3.4加速度计

7、与位移计当有地面加速度(3-39)图中ξ=0.7,0≤β≤0.6时,D为常数§3.4加速度计与位移计加速度计有地面干扰的质量块运动方程有地面位移条件有效荷载(3-40)§3.4加速度计与位移计位移计图中ξ=0.5,β≥1时,β2D为常数图3-11对于谐振基底位移地震仪的反应§3.4加速度计与位移计总结:1、一个相对柔软的体系可以用作位移计,通过降低刚度或增加质量的办法可以扩大其使用范围;2、一个相对刚硬的体系可以用作加速度计,通过增加刚度或减小质量的办法可以扩大其使用范围。§3.4加速度计与位移计有隔振

8、必要的两种典型情况(1)运转的装置能产生振动力,而这些力可能在支承结构中产生有害的振动;(2)安置在明显振动结构上的精密仪器。§3.5隔振§3.5隔振情形1竖直方向的振荡力作用在基础的振荡力图3-11单自由度隔振体系(作用荷载)§3.5隔振位移反应弹簧传给基底的力作用在基底上的阻尼力阻尼力的相位角超前弹簧里90度,作用于基底的力幅值f为(3-41)(3-42)(3-43)§3.5隔振传导比(TR)——最大的基底力与作用力幅值的比(3-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