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和措施

探析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和措施

ID:5951580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29

探析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和措施_第1页
探析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和措施_第2页
探析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和措施_第3页
探析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和措施_第4页
探析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和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析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和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探析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和措施  摘要:保障性住房是提高中低收入者的住房水平,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一项主要建设,是事关社会稳定及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保障性住房的选址问题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着集中建设突出问题,会导致城市空间空间分异,差异凸显等。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保障性住房选址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性住房选址建议。关键字:保障性住房选址措施中图分类号:TU113.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我国保障性住房选址存在问题我国许多城市都把保障性住房以小区为单位集中建设

2、,如北京保障性住房大型社区天通苑,已入住二十多万人。究其原因,保障性住房建设与政府的财政收入是有很大矛盾的,解决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是政府的职责,但又不使财税收入流失太多,于是,政府就找些偏远的、地价较低的位置建造保障性住房。这种做法看起来两全其美,既满足了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需求,又减少了政府的财税损失,但是产生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1.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差异凸显7保障性住房以小区为单位集中建设极易带来居住空间的分异,即在一个城市中,不同特性的居民聚居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整个城市形成一种居住分化甚至相互隔离的状况。这样的现象一方

3、面使得住房成为一个隔离器,使得穷人和富人分隔,而穷人却只能偏居一隅,其生活居住环境与富人形成鲜明对比,富人享受更加舒适的环境,更加便利的交通,更加优越的教育,更加易得的工作机会,这样极易使穷人产生仇富的心理,造成社会不公平;另一方面,大量低收入群体聚集,极易形成“贫民窟”,导致居住区的治安问题,犯罪率剧增,使得收入略有提高的群体急切搬出保障性住房区,而收入更低的群体搬入,又加重了居住区的治安问题,如此形成恶性循环。2.配套设施不完善现阶段,保障性住房大多建在远郊,从出行、购物、医疗、教育到小区的健身设施,公园绿地,文化娱乐设

4、施,都相对市区落后,大大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学校、医院、良好的物业管理和足够的警力,结果是就医难、上学难、卫生和治安环境差。如果要在这些生活区和周围建幼儿园、学校、医院、派出所和其他配套设施,政府就必须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郊区建保障性住房本来是要节省政府的财政支出,但建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修筑道路需要大量的投入,结果反而得不偿失。3.居民就业困难7低收人群体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就业培训不足,其就业岗位多为服务行业,服务业通常集中在城市中心地区,如果居住地距离就业地过远,又没有有效的通勤工具可以利用,则可能使一些低收人人群不

5、得不放弃已有的工作,这就变成了保障性住房解决了住房问题,却造成了生活生计问题。如一些以低端服务业为生的低收入家庭,在搬迁到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地区后便出现了再就业困难问题。二、保障性住房选址建议保障性住房的选址不仅关系到房价、位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资源的利用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且还必须考虑购买者入住后的生活成本,因此合理的选址对政府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1.保障性住房采用和商品房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在城市中心建设商品房的同时搭配建设保障性住房,这样既可以解决中低收入者就业、7医疗、教育、购物等各方面的问题,又减少了因为保障性住房选址

6、偏远带来的额外生活成本的问题。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搭配建设,也可以消除保障性住房是贫民窟的说法,这样更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性住房与其它类型住房的合理混合,有利于各收入阶层人口向积极方向发展。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应具有相对的分散性。一方面要尊重受保障家庭对保障性住房的选择权,能够依据其工作、学习的需要就近选择住房;另一方面保障性住房建设地点的相对分散,与其他收入群体共享周边基础设施、共享医疗、教育等服务,同时社区内餐饮、环卫等岗位还能缓解就业问题,有益于中低收入家庭未来的发展。考虑到不同收入阶层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应该

7、规划保障性住房自成小区,减少他们彼此的干扰,尊重不同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避免低收入群体相对高收入群体产生自卑心理。2.做好预测,尽量使保障性住房供求平衡缺乏科学的预测,保障性住房建的过多,就会出现房子闲置现象,浪费国家资源;房子建得过少又不够用,体现不了社会公平和和谐。如何使保障性住房供求相对平衡,是一个需要致力研究的难题。保障性住房耗资巨大,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材力、物力。在项目规划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居民对住房数量和房屋户型及配套设施要求,其数据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工作的进行。对保障性住房的需求量进行调查,兼顾

8、土地资源和保障性群体的住房意愿。规划工作涉及整个小区人口的工作、教育、医疗、交通出行,整个人口的素质、生活习惯,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数据调研和分析,相对确切的数字能够为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现实参考。通过调研,入住人员的人口结构及家庭结构情况也有利于对周边服务设施和机构的规划和房屋户型的设计,满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