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课件说课讲解.ppt

《蝶恋花》课件说课讲解.ppt

ID:59527806

大小:89.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11-08

《蝶恋花》课件说课讲解.ppt_第1页
《蝶恋花》课件说课讲解.ppt_第2页
《蝶恋花》课件说课讲解.ppt_第3页
《蝶恋花》课件说课讲解.ppt_第4页
《蝶恋花》课件说课讲解.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蝶恋花》课件说课讲解.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蝶恋花》课件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起句描写了晓庭院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

2、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

3、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第三句有没有别的信息?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最后一句,分析本句与上句的联系,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

4、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与“望尽天涯路”照应,“知何处”的感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5、。”是出于晏殊的《蝶恋花》,谈立志。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出于柳永的《凤栖梧》,谈执著。第三层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出于辛弃疾的《青玉案》,谈欣喜。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层境界: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