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大纲.doc

《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大纲.doc

ID:59548315

大小:2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1-10

《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大纲.doc_第1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大纲.doc_第2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大纲.doc_第3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大纲.doc_第4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大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大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大纲一、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引论(一)考核知识点气象学、气候学、天气、气候的概念及所研究对象;干洁空气的概念、成分及作用;大气中的水汽、固体杂质的来源及分布;固体杂质、液体微粒的作用;大气垂直方向的五个分层,温度分布特点及原因;大气高度的划分;主要气象要素的定义、单位及公式;主要气象要素的测定(二)考核要求1.了解(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2)固体杂质、液体微粒的作用2.熟悉(1)干洁空气的概念、成分及作用(2)大气中的水汽、固体杂质的来源及分布3.掌握(1

2、)干洁空气的概念、成分及作用;(2)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及成因(3)大气垂直方向的五个分层,温度分布特点及原因4.应用(1)主要气象要素的定义、单位及公式(2)利用仪器准确测定主要的气象要素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一)考核知识点1.太阳辐射、太阳光谱、太阳常数的概念;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特点;影响直接辐射的因素。2.太阳辐射的波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及影响因素。3.地面有效辐射及影响因素;地面辐射差额的概念;大气逆辐射的概念。4.地面辐射、大气辐射、辐射差额的概念。5.干空气绝热直减

3、率、湿绝热直减率及应用范围;大气稳定度的概念和判断的方法;大气的不稳定能量。6.大气的非绝热变化的几个方面。7.气温的日变化、年较差;日变化的特点及原因;全球气温的水平分布特点;辐射逆温8.影响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化的因素;平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的形成。(二)考核要求1.了解(1)太阳光谱(2)乱流逆温的形成过程2.熟悉(1)太阳辐射的波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2)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及影响因素(3)大气的非绝热变化的几个方面3.掌握(1)太阳辐射、太阳光谱、太阳常数的概念;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特点;

4、影响直接辐射的因素(2)掌握地面辐射、大气辐射、辐射差额的概念(2)干绝热直减率和湿绝热直减率(3)全球水平气温的分布特点(4)气温的日变化、年较差;日变化的特点及原因4.应用(1)大气稳定度的判别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一)考核知识点1、单位气压高度差、单位高度气压差的公式,引起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因素2.等压面图、等高面图的由来、气压系统的种类3.气压场的对称系统、不对称系统的垂直变化特点4.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地转风、梯度风的形成及风压定律;热成风的形成5.惯性离心力、摩擦力的大小、方向、

5、风随高度的变化规律6.大气环流概念、三圈环流、风带、气压带的形成;实际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7.海陆分布、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二)考核要求1.了解(1)等压面图、等高面图的由来(2)水平地转偏向力的由来2.熟悉(1)引起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因素(2)气压场的对称系统、不对称系统的垂直变化特点(3)惯性离心力、摩擦力的大小、方向、风随高度的变化规律3.掌握(1)气压随高度分布的定性解释(2)气压场的表示方法、气压场的基本形式(3)促使空气运动的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4)地转风、梯度风的概念、形成、

6、风压定律(5)大气环流及三圈环流的模式;风带、气压带的形成;实际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7)等高面图、等压面图的形成4.应用(1)海陆分布、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第四章 大气中的水分(一)考核知识点1.影响饱和水汽压的因素;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条件。2.水的动态变化及判断方法。3.露、霜、雾淞、雨淞、雾、云等的概念;雾的形成条件;云 形成条件、分类。4.各类雾的形成、云 特点。5.降水的形成的微观条件;人工降水的原理6.降水的类型及分布。(二)考核要求1.了解(1)各类雾的形成、云 特点(2)人工降水的原理2.熟悉

7、(1)雾的形成条件;云形成条件、分类(2)水的动态变化及判断方法3.掌握(1)影响饱和水汽压大小的因素(2)大气中水汽的凝结条件(3)降水的形成条件(4)露、霜、雾淞、雨淞、雾、云等的概念(5)降水的类型及分布。4.应用第五章 天气系统(一)考核知识点1.气团的概念、分类、形成条件;锋的概念、分类、冷暖锋天气2.气团的变性;锋的温压场的特征3.气旋与反气旋的概念、分类;锋面气旋的结构与天气;寒潮的定义、源地、路径、天气、条件。4.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锋面气旋的形成5.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强度的特点,西太平洋副

8、高的季节活动规律对我国东部天气的影响,副高各部份的天气,梅雨的概念。6.副高的形状,季节活动规律,梅雨的天气特征及成因。(二)考核要求1.了解2.熟悉(1)梅雨的概念及天气特征和成因3.掌握(1)气团的概念、分类、形成条件;锋的概念、分类、冷暖锋天气(2)锋面气旋的结构与天气(3)寒潮的概念、源地、路径、天气(4)副热带高压各部位的天气及季节活动对我国东部雨带的影响。(5)赤道辐合带的类型、台风的概念、源地、形成条件、降水原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