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的表征方法知识讲解.ppt

石墨烯的表征方法知识讲解.ppt

ID:59556029

大小:1.95 MB

页数:13页

时间:2020-11-10

石墨烯的表征方法知识讲解.ppt_第1页
石墨烯的表征方法知识讲解.ppt_第2页
石墨烯的表征方法知识讲解.ppt_第3页
石墨烯的表征方法知识讲解.ppt_第4页
石墨烯的表征方法知识讲解.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石墨烯的表征方法知识讲解.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石墨烯的表征方法石墨烯简介石墨烯是由单层sp2碳原子组成的六方蜂巢状二维结构,它是一种碳质新材料。其结构分解可以变成零维的富勒烯,卷曲可以形成一维的碳纳米管,叠加可以形成三维石墨。TEM表征在TEM照片中,不能精确地表征石墨纳米薄片的厚度,但可以从片层翘起的边缘和突起褶皱的宽度,估测片层的厚度。图(a)中的样品为单层的石墨烯。图2(b)中的样品层数较厚,是几层叠加的结果AFM表征将氧化石墨烯沉积在云母片上,利用蔗糖溶液还原后进行AFM表征,如图所示,图中的高度剖面图(ΔZ)对应着图中两点(Z1、Z2)的高度差即石墨烯的厚度,同时若将直线上测量点选择在石墨烯片层的两端,还可

2、以粗略测量石墨烯片层的横向尺寸。XRD表征在用氧化还原法制石墨烯的实验中,对天然石墨、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分别进行了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其分析结果如图。a——天然石墨b——氧化石墨烯c——石墨烯2θ=26.5°2θ=10.8°2θ=23°2dsinθ=nλ曲线(a)在2θ=26.5°处具有一条较高强度的衍射峰,说明天然石墨的存在以及利用布拉格公式(2dsinθ=nλ)算得在(002)处的晶面层间距约为0.34nm。曲线(b)是氧化石墨烯的XRD图,其(002)层间距的衍射峰左移至10.8°左右且强度降低。这是由于加入强氧化剂后,氧与碳原子的多种键合作用,使得石墨片层与层之间

3、,以及层边缘等位置引入了含氧官能团和其他缺陷,最终使得层与层间的距离增大;此外,26.5°处石墨晶面峰强度减弱,说明了石墨结晶程度变差,且由原来的较大的体状变成了剥离的较薄的片层。曲线c是石墨烯的XRD图,可以看出(002)层间距的衍射峰右移至23°左右,且变低变宽。这说明经过肼还原的氧化石墨烯仍有部分含氧官能团残存于碳层中,从而使得该石墨烯的层间距要稍大于0.34nm。Raman表征拉曼光谱是用来表征碳材料最常用的、快速的、非破坏性和高分辨率的技术之一。理论上,石墨烯在SiO2/Si基底上的拉曼G峰强度随着层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其强度正比于激光穿透深度范围内的石墨烯层数

4、。实验发现石墨烯的G峰强度在10层以内线性增加。在少层范围内,可以通过拉曼光谱比较快速准确地判断石墨烯的层数。另外,G峰频率随层数增加向低波数位移,与层数的倒数成线性关系,ωG(n)=ωG(∞)+β/n,其中β≈5.5cm-1IR表征红外光谱在石墨烯研究中,主要用来表征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或复合材料的化学结构。化学法制备石墨烯时,天然石墨经氧化插层后会在层间和边缘引入一些含氧官能团,主要包括-COOH(边缘)、-OH、-C-O-C-(片层表面)和环氧基等。图(a)是化学沉积在导电玻璃ITO(氧化铟锡)基底上的氧化石墨烯薄膜(EGO)和经电化学还原得到的氧化石墨烯薄膜(EGS)

5、的红外谱图,显然,相比还原前,还原后的产物各含氧基团的吸收峰都有减弱,为电化学还原的有效性提供了佐证。羟基振动和变形:约3400和1410cm-1羰基伸缩振动:约1726cm-1环氧基伸缩振动:约1226cm-1烷氧基伸缩振动:约1052cm-1水分子变形振动:约1620cm-1结语随着石墨烯研究的不断进展,石墨烯的表征手段也越来越丰富。但石墨烯的厚度一般仅为几个原子层,晶体缺陷、表面吸附物质的不同和制备方法的区别都会引起表征结果的不同。无论用哪种方法对石墨烯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需要用多种方法共同表征。谢观谢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6、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