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探针描述演示教学.ppt

核酸探针描述演示教学.ppt

ID:59596948

大小:2.70 MB

页数:58页

时间:2020-11-14

核酸探针描述演示教学.ppt_第1页
核酸探针描述演示教学.ppt_第2页
核酸探针描述演示教学.ppt_第3页
核酸探针描述演示教学.ppt_第4页
核酸探针描述演示教学.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核酸探针描述演示教学.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核酸探针描述第一节核酸探针杂交的基本理论一、变性与复性2DNA的变性(denaturation):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规则有序的双螺旋结构变为不规则无序的单链线团样结构的过程。34解链温度(融解温度,Tm) (meltingtemperature):使50%的DNA发生变性时的环境温度。DNA的变性从开始解链到完全解链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内完成的。56增色效应:DNA变性后对260nm紫外光收增加的现象。7DNA的复性(renaturation):在适当条件下,变性DNA的两条互补链可再恢复成天然的双

2、螺旋结构的过程。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此过程称为退火(annealing)。89减色效应:变性DNA复性后对260nm紫外光吸收减少的现象。101.常用的变性方法:①热变性②酸碱变性③化学试剂变性112.影响复性的因素①序列简单的分子复性快,如poly(dT)和poly(dA)识别快②DNA片段愈大,扩散速度愈低,复性慢③离子强度↑→有利于复性④DNA浓度↑→复性↑Tm值的估算①<20bpTm=4(G+C)+2(A+T)②>20bpTm=69.3+0.41(G+C)%③Tm=81.5℃+16.6lgM+0.41(G+C)%-

3、500/n-0.61×(甲酰胺%)12核酸杂交:不同来源的两条核酸单链由于具有互补序列,在一起复性时,互补序列配对,形成杂化分子。++131415二、影响杂交的因素1.核酸分子的浓度和长度2.温度:比Tm低25℃~30℃较适宜3.离子强度:离子强度↑→杂交反应率↑164.杂交液中的甲酰胺甲酰胺能降低核酸杂交的Tm,含30%—50%甲酰胺的杂交溶液温度能降低到30—42℃。使用甲酰胺的优点:①低温下探针更稳定;②能更好地保留非共价结合的核酸。17注意:①待测核酸顺序与探针顺序同源性高的杂交,用水溶液时取68℃,用50%甲酰胺溶液时取40℃。

4、②待测核酸顺序与探针同源性不高时,以50%甲酰胺溶液在35—40℃杂交。185.核酸分子的复杂性直接影响复性几率。6.非特异性杂交反应:在杂交前将非特异性位点进行封闭,以减少对探针的非特异性吸附作用。常用封闭物:①变性非特异DNA:鲑鱼精子DNA,小牛胸腺DNA②高分子化合物:Denhardt溶液脱脂奶粉19第二节核酸探针一、探针的选择原则1.高度的特异性2.制备探针的难易性和检测手段的灵敏法二、探针的种类201.基因组DNA探针从基因组DNA文库中选取某一基因片段↓与载体连接(质粒、噬菌体)↓克隆(PCR扩增)↓酶切优点:①无性繁殖、制

5、备方法简单;②不易降解(与RNA比较);③标记方法成熟。212.cDNA探针(complementaryDNA)↓S1核酸酶切平两端优点:不含内含子及高度重复序列但不易获得↓载体连接↓克隆通过逆转录↓双链cDNA加接头↓限制酶粘性末端223.RNA探针:检测DNA和mRNA优点:杂交效率高,稳定性高,非特异性杂交较少,未杂交探针可用RNase降解,减少本底的干扰。缺点:易降解,标记方法复杂234.寡核苷酸探针优点:①可根据需要合成相应序列;②探针短,序列复杂性低,分子量小,因此杂交时间短;③长度只有10—50bp,该识别序列内1个碱基的变

6、化可明显降低杂交Tm值。④可大量合成,价格低,能够用酶学或化学方法进行非放射性标记。24三、探针设计原则:①长度:10~50bp②碱基成分:G+C含量为40%~60%③探针分子内无互补序列。④避免同一碱基重复出现。⑤一旦选定某一序列后,尚需与已知的各种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与非靶区域的同源性不应超过70%或有连续8个或更多的碱基同源。25四、探针标记物的选择理想的标记物:①具有高度的灵敏性②与探针结合后,不影响杂交及探针的主要理化特性③检测方法高灵敏性、高特异性,假阳性率低,环境污染少,价格低廉;④若用酶促方法标记,应对Km影响不大26

7、(一)常用的放射性标记物常用探记探针的同位素:32P、3H、35S、14C、125I、131I272.特性:①检测特异性强;②灵敏度高;③对酶促反应无任何影响,也不影响碱基配对的特异性和稳定性;④易造成放射性污染;⑤半衰期短的同位素应用受到限制,随用随标记,立即使用,不能长时间存放。283.探针标记的方法①缺口平移法(nicktranslation)实质:用[α-32P]dNTP取代原来DNA链中不带同位素的同种核苷酸,生成的两条链均被同位素标记。2930②随机引物法(randompriming)人工合成的6~8个核苷酸长的各种不同排列顺

8、序的混合物,它们可以随机地互补到DNA探针的某一处,作为引物,在Klenow片段作用下,合成与探针DNA互补的DNA链,当在反应液中加入[α-32P]dATP时,即可形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