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骨髓细胞学检验(2)复习课程.ppt

第二章骨髓细胞学检验(2)复习课程.ppt

ID:59720237

大小:17.41 MB

页数:122页

时间:2020-11-20

第二章骨髓细胞学检验(2)复习课程.ppt_第1页
第二章骨髓细胞学检验(2)复习课程.ppt_第2页
第二章骨髓细胞学检验(2)复习课程.ppt_第3页
第二章骨髓细胞学检验(2)复习课程.ppt_第4页
第二章骨髓细胞学检验(2)复习课程.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骨髓细胞学检验(2)复习课程.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骨髓细胞学检验(2)第一节概述一、血细胞的发育过程1、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l,HSC)定义:一种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增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特征: A具有多向方分化能力;           B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           C形态上类似于小淋巴细胞  D具有一定的表面标志。干细胞的表面 标志是:CD34+CD38-2、造血祖细胞(HematopoieticrogenitorCell,HpC)定义:一种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但失去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又称定向干

2、细胞。特征:A具有定向方分化能力;           B具有增殖能力           C形态上类似于小淋巴细胞D具有一定的表面标志。各系血细胞分化发育阶段及名称二、骨髓检查的临床应用1、适应证:①外周血细胞数量、成分及形态异常。②不明原因肝、脾、淋巴结肿大③不明原因的发热,胸骨压痛、恶病质、血沉加快、骨质破坏、黄疸、紫癜等。④疑有肿瘤骨髓转移有异常蛋白血症。⑤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疗效观察。⑥骨髓活检、细胞培养、CD细胞检测、染色体分析、微生物、寄生虫检查等。2、禁忌证:严重出血的血友病患者,禁忌作骨髓穿刺;晚期孕妇慎做;小儿及不合

3、作者不宜作胸骨穿刺。3、临床应用骨髓是主要造血器官,骨髓检查可诊断多种疾病,特别是血液系统病以及非血液系统疾病。通过骨髓检查可以了解:①确诊造血系统疾病,②协助诊断某些血液系统疾病,③诊断某些感染性疾病,④协助诊断与鉴别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及非血液系统疾病,⑤可通过骨髓细胞学复查来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三、标本的采集的要求(一)骨髓取材的部位(骨髓穿刺部位及适应症)首选为骼骨,其次是胸骨、棘突由于胸骨穿刺有一定的危险性,故首选骼前或骼后上棘。2岁以下小儿主张用胫骨粗隆穿刺。必要时应多部位取材,以便全面了解骨髓的造血情况。例:骼后上棘穿刺术

4、(骨髓穿刺的操作方法)①患者侧卧,其上面的腿向胸部弯曲,下面的腿伸直,使腰骸部向后突出,骼后上棘明显突出于臀部之上。也可在相当于第5腰椎水平,向上约3cm,用手触摸其钝圆形突起处。此处骨密质薄,骨髓腔大,容易刺人。②用碘酒、酒精消毒局部,戴消毒手套,将孔布的孔口对准并盖于已消毒的穿刺部位。③注射2%的普鲁卡因1~2m1,麻醉局部皮肤、皮下组织并深至骨膜,揉摩注射处,使药液扩大麻醉范围。例:骼后上棘穿刺术④以左手拇指和示指将穿刺部位的皮肤压紧固定,右手持穿刺针与骨棘面垂直,旋转刺人骼后上棘,达骨髓腔时有空松感,深度约为针头达骨膜后再刺

5、入lcm左右。⑤拔出针芯,接l0ml干燥注射器,轻轻负压抽取,抽取骨髓液不超过0.2ml,立即置载玻片上,并涂片。⑥必要时再取骨髓液0.5~2m1,置肝素抗凝管内,作有核细胞计数等项检查。⑦拔出穿刺针,压迫伤口,敷以消毒纱布。(二)标本采集的质量保证骨髓穿刺一般由临床医生操作,其注意事项如下:1.严格无菌,预防感染。初诊患者于治疗前作骨髓穿刺以明确诊断。死亡病例需检查时,应在死亡后半小时内进行。2.抽吸骨髓液的动作要缓慢,吸取量以0.1~0.2m1为宜,抽吸骨髓液用力过大、过快,易使骨髓抽吸量过多(>0.2m1)造成稀释。如需作有核

6、细胞计数、细菌培养、造血细胞培养、红斑狼疮细胞检查时,再抽吸0.5~2.0m1骨髓液肝素抗凝送检。3.多部位穿刺可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如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癌等,在X线检查发现有病变或有骨压痛的部位穿刺,可提高阳性率。满意的骨髓取材和良好的骨髓涂片制备是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重要环节,必须加以重视。骨髓取材满意的指标:(1)抽吸骨髓时,病人有特殊的酸痛感。(2)骨髓液抽取应在0.2ml以内,否则易于稀释。(3)骨髓涂片中应含有骨髓小粒或脂肪滴。(4)显微镜检查,可见骨髓的特有细胞,如巨核细胞、浆细

7、胞、组织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5)骨髓细胞分类,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与分叶核粒细胞之比大于血涂片。取材失败:⑴部分稀释:骨髓有核细胞减少,成熟细胞比例增加。⑵完全稀释:无骨髓成分,与血片一样。干抽(drytap)是指非技术操作或穿刺不当而抽不出骨髓液或只抽到少量血液。常见于:①原发性和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症。②骨髓极度增生,细胞过于紧密结实,如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③骨髓增生减低,如再生障碍性贫血。④肿瘤骨髓浸润,包括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癌。当发生干抽时,有时在针头中可有少量骨髓组织,如用针心将其推

8、出,可制作一张涂片,仍可供检查。一般可更换部位再行穿刺,部分病例(如骨髓纤维化)必须作骨髓活检。一、检查的步骤(一)低倍镜观察1、观察取材、涂片、染色情况是否满意。2、判断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低倍镜下选择细胞分布均匀处,根据骨髓片中有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