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参和创新型城市建设途径和机制探究

高职院校参和创新型城市建设途径和机制探究

ID:6054972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1

高职院校参和创新型城市建设途径和机制探究_第1页
高职院校参和创新型城市建设途径和机制探究_第2页
高职院校参和创新型城市建设途径和机制探究_第3页
高职院校参和创新型城市建设途径和机制探究_第4页
高职院校参和创新型城市建设途径和机制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参和创新型城市建设途径和机制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参和创新型城市建设途径和机制探究  【摘要】各高职院校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有着特殊的作用,高职院校可通过创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营造创新型校园文化、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激励机制等途径参与创新型城市建设。政府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导力量,应创新管理体制,以保证高职院校为创新型城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型城市;途径与机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也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的战略选择。作为承载着知识传播与科技创新职能的地方高职院校,如何积极参与到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来?是值得地方政府

2、和各高职院校共同探讨和研究的新问题。一、高职院校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特殊作用(一)高职院校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知识来源7自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异军突起,发展迅猛。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已达一千二百余所,很多省份已达到一市一所高职。高职院校所开办的专业更是涵盖了交通运输、公共事业、农林牧渔、医药卫生、电子信息、材料能源、艺术传媒、文化教育等所有领域。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与各地方城市近距离的“亲情”关系,主动走近社会建设的主战场,在地方建设创新型城市中扮演重要的知识源的角色。(二)高职院校可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充当技术创新模范高职院

3、校发展至今,其功能已不仅局限于教育和研究,而是更多地考虑创新和服务地方,即凭借自身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全方位参与所在区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并促使更多的科研成果得到转化,在区域内发挥强大的技术创新模范作用,从而实现院校与区域间的良性互动。(三)高职院校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本身就能成为当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生力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不同于重点高校,办学经费有限。因此,只有努力形成自身特色并提高与区域发展的关联度,才能真正成为区域发展的原动力,成为地方政府及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才能获得当地政府的信任、重视和大力

4、支持,并在相互合作中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二、高职院校参与创新型城市建设所面临的障碍7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高职院校的人才与科技优势,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服务于创新型城市建设得到发展和提高,互动双赢是双方共同的追求。但目前面临的问题却有不少。首先从学校外部环境来说一是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有限,不能根据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最新情况对学院资源和教研活动做出更为有效的调整;二是有些地方创新意识还较为薄弱,即政府在高职院校中所鼓励和倡导的创新氛围还不够浓厚,即促进师生参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机制还未形成;三是从高职院校自身来讲,还存在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创新型城市的需要、科研能力,特别是技术

5、创新能力还不强、对创新型城市文化建设的辐射作用还不明显等诸多问题。三、高职院校参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途径与措施(一)创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型城市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把传统的以知识传承为主的人才培养观念转变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观念上来,应建立以传授知识、提高素质、培养能力三位一体的全面教学质量观,并实现“三个转变”,即专才向通才、教学向教育、传授向学习的转变。(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努力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育的比重。主要包括开设相关创业创业类课程、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数、提高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教学效果、完善实践教育的考核标准和方

6、法等等。(三)打造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7高职院校应根据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创新和适应地方发展需要为导向,进一步整合资源,改造老专业、扶持新专业、发展优势专业、支持重点专业,逐步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专业。加大激励引导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大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逐步打造一批涉及地方城市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引领未来的技术的精品课程。(四)营造创新型校园文化要通过营造创新型校园文化氛围,来倡导教师严谨治学、潜心研究、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鼓励学生宽容失败、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创新型校园文化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

7、才。(五)加强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与人才优势,与所在区域的企业联合创建科技研发基地,结合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开展合作研究,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使科研成果尽快商业化,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和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六)创新激励机制7高职院校要创新激励机制,把教师的科研能力、创新程度及服务社会纳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并与其职称与职务相挂钩,并注意建立科研团队的建设、引导和评价,以此激励全校教师积极投入到创新型学校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来。四、高职院校参与创新型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