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接触应急广播心理和行为特征探究

受众接触应急广播心理和行为特征探究

ID:6070376

大小:3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1-02

受众接触应急广播心理和行为特征探究_第1页
受众接触应急广播心理和行为特征探究_第2页
受众接触应急广播心理和行为特征探究_第3页
受众接触应急广播心理和行为特征探究_第4页
受众接触应急广播心理和行为特征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受众接触应急广播心理和行为特征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受众接触应急广播心理和行为特征探究  摘要:接触应急广播的受众因其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关联程度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心理诉求和收听行为。关键词:应急广播刚性需求重度依赖工具性使用集体性追随互文性【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鲍尔·罗克斯与德福勒在《大众传播效果依赖模式》一文中提出,现代社会里,当社会发生变化、冲突和不稳定状况的时候,大众媒介行使许多独特的和主要的信息功能,使受众产生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反应。①丹尼斯·麦奎尔(DenisMcQuail)在其《受众分析》一书中援引布拉姆勒(Blumler)的论述:“存在相当稳定和一直的受众需求结构。社会经验在刺激人们的媒介需求方面发挥着重

2、要作用。例如,在对事物没把握的情况下,人们会向媒介求助,去寻求建议或行为范例;与社会隔离时,人们会以媒介为伴,或是选择与同侪文化一致的媒介消费;对世界的好奇,以及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兴趣,都会激发人们关注来自媒介的新闻和信息。”②12上述论点可用来阐述突发公共事件爆发时,受众与媒介的关系:其一,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我该怎么办?人们需要媒介的指导;其二,当因突发公共事件而与世隔绝时,人们会主动选择媒介相伴随;其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会激发人们的关注,人们会向媒介寻求答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通过一项以非典疫情为背景的受众心理调查发现,民众并非等权重地知觉风险信息。民众对风险的感知以风险信息程度由强至

3、弱依次可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为“本地区的疫情情况”;第二层为“全国的疫情情况”;第三层为“有关SARS的科研进展”和“政府抗击SARS所采取的各种政策和措施”;第四层为“与SARS相关的其他信息”(包括“社会各界为抗击SARS进行的支持和声援活动”“揭露某些商家或个人谋取SARS不义之财”“SARS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事迹”以及“普通老百姓在SARS时期的生活”)。③由此可以看出,风险信息与自身的相关性越强,民众的知觉度越高。应急广播启动,意味着突发公共事件即将或已经发生。而接触应急广播的受众因其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关联程度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心理诉求和收听行为。在此,为论述简明,特以

4、自然灾害为例,将应急广播的受众分为灾区之内和灾区之外两个类别加以讨论。一、灾区之内:对应急信息形成刚性需求12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身处灾区的公众因为知识稀缺,无法正确行事;因为理性稀缺,难以通过判断、推理和逻辑分析等手段解决困境;因为程序性稀缺,决策过程被简化,更多依靠决策者个人经验和直觉来做出判断;因为确定性稀缺,增加了个体对决策要素和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的难度……诸多稀缺之中,最为稀缺的是时间和信息。在防灾救险的紧急时刻,时间就是生命,而与时间赛跑的是应急信息。因为应急信息的有效到达,可以实现预警功能,可以给予灾区民众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引导和指点。因而,灾区民众对应急信息具有刚性需

5、求的特点。1.对应急广播形成区域性重度依赖12美国传播学家梅尔文·德弗勒提出的媒介依赖理论阐释了人们对媒介产生依赖的两种情形,一为日常依赖,即媒介通过日常提供的信息满足受众的基本需求;二为异常依赖,即当社会发生重大变化时,受众迫切需要从媒介获取各种信息,以了解环境,进行判断、决策和行动。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人们对媒介依赖无疑属于第二种即异常依赖。在灾区,媒介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甚至是最重要渠道。从国内外已经发生的自然灾害中可以看到,在电力中断等极端情况下,仅需干电池即能工作的收音机是灾区民众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因而灾区民众对应急广播呈现出重度依赖。同时,灾区民众因为同处灾区,面临同样

6、的危机,具有同样的心绪,加之应急广播的易得,灾区民众呈现出以受灾区域为划分的对应急广播的区域性依赖。例如,汶川地震后,灾区出现广播热。一是收听人群多,从普通百姓到救援大军到地方和军队领导,凡有收听条件的,都在收听;二是收听时间长、忠诚度高,很多人几乎全天候收听。2.对应急广播的工具性使用丹尼斯·麦奎尔(DenisMcQuail)研究指出,受众对媒介的仪式性使用意味着人们习惯性、经常性地阅听;工具性的使用则有所目的和选择,因此比较有资格说是主动的使用。④受众行为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是媒介的主动使用者,受众使用大众传播媒介是有目的的,受众基于心理或社会的需求,想通过使用媒介来满

7、足需求。如果说,在日常的仪式性媒介使用中,大众只是基于惯性,没有认真想过自己究竟想从媒介那里得到哪些满足,那么,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大众则较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需求,主动向媒介寻求答案,并对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解释,以此做出思想和行为的响应。就广播而言,人们日常对广播的接触属于习惯性的、频繁的“仪式性”收听,而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则呈现出“工具性”收听的特点。通过应急广播这个“工具”达到其目的,诸如,了解防灾减灾的知识、学习相关技能;了解基本生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