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信函翻译文体对等探究

商务信函翻译文体对等探究

ID:6071069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02

商务信函翻译文体对等探究_第1页
商务信函翻译文体对等探究_第2页
商务信函翻译文体对等探究_第3页
商务信函翻译文体对等探究_第4页
商务信函翻译文体对等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商务信函翻译文体对等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商务信函翻译文体对等探究  摘要:英文商务信函有着的自身文体特点,同时由于中英两种语言间的诸多差异,使得信函的翻译较难做到内容和形式上的双重等值。拟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中的“文体对等”出发,探讨如何实现信函英汉翻译的文体对等。关键词:商务信函;功能对等;文体对等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4-0068-02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与情感交流过程,是用另一种语言对原语所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风格等的再现或重新表达。自有翻译实践以来,翻译的标准问题就是古今中外众多学者们不断思考的问题:无论是严复的“信、达、雅

2、”、钱钟书的“化境”,抑或是英国翻译理论家泰特勒(Tytler)的“三原则”,虽有相异之处,但都认为“忠实”应是各类翻译实践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然而,如何实现忠实?忠实于原文内容?忠实于原文的形式?还是两者兼顾?这些都是译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拟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探讨商务信函英汉翻译过程中的文体对等原则。1功能对等9为使源语和译语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原则,所谓“功能对等”,是指翻译时不必注重文字表面的机械地逐字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实现功能上的对等。奈达曾明确指出,“在动态对等翻译中,

3、译者所关注的并不是源语信息和译语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一种动态关系,即译语接受者和译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语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可见,奈达的翻译理论强调的是两种语言的接受者的感受应该大致相同。因此,功能对等理论不同于传统的翻译理论,后者注重的是两种语言间的形式对应,而前者则从信息的传递形式转移到读者的反应,即两种不同语言的表达效果。在奈达看来,判断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时,不应局限于原文和译文在语言形式上的对比,而应以两种语言读者的反应为判断依据。事实上,奈达的“功能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以及文体对等,本文拟从商

4、务信函的文体特点出发,探讨其英汉翻译过程中的文体对等的实现方式。2商务信函的文体特点9商务信函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和交流手段,在国际贸易往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国际贸易操作中,所有的商务信函都是重要的事实依据,信函内容涉及买卖双方交易的各个环节和具体事宜,因而,当产生贸易纠纷时,商务信函可以为解决贸易纠纷提供判断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商务信函的准确而恰当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英文商务信函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都需要遵循7C原则,即:correctness(正确)、concreteness(具体)、completeness(完整)、clearness(

5、清晰)、conciseness(简洁)、courtesy(礼貌)及consideration(体谅)。正是由于这些原则,英文商务信函词汇含义准确、表意性强,所涉及的信息翔实具体、清晰、完整。此外,从表达方式来看,文字简洁有力、重点突出,往往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完整的内容;同时,还要注意礼貌,考虑对方的心理感受。3翻译策略和技巧在翻译商务信函时,译者首先要准确把原文单词和短语的含义,再运用译语恰当地重新表达出原文的含义。一般情况下,当原语的语言形式和译语的相近时,可直接按原文的结构表达出来。如:例1.PleasefindenclosedthecheckforUS

6、D2,000,000andinformusthereceipt.译文:随函附上200万美元的支票,敬请收悉后告知我方。9原文短短的一个祈使句,包含了两层意思:随函附寄200万美元的支票一张,此外,要求对方收到后给予告知。可谓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重点突出,礼貌和效率兼具。翻译时,译文和原文基本上一样简洁,形式上也和原文基本一致。然而,由于商务信函自身的文体特征以及中英文在句法上的诸多差异,在翻译信函语句时,并不总能做到译文与原文形式上的一致,也就是说,并不总能使译文在形式上忠实于原文。有时,为了使译文与原文同样简洁、清晰、礼貌,需要在忠实于原文内容的前提下,对原语

7、词汇的词性、句子形式或语态进行调整。正如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原则——在判断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时,不应该仅仅对比原文和译文的形式,而应该对比译文读者能否与原文读者获得一样的反应,同样,商务信函的翻译应以“功能对等”(functionalequivalence)为主,而不是“形式对应”(formalequivalence)。3.1译文与原文间的词性转换在用词方面,英文中名词的出现频率更高,一个语句里往往包含好几个名词结构,而中文则偏向于使用用动词,一个语句里甚至包括好几个谓语动词,句子依然通顺,没有任何逻辑或语法毛病。如:例2.Weareexportersofth

8、eabovegood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