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doc

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doc

ID:60753204

大小:4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2-13

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doc_第1页
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doc_第2页
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doc_第3页
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运用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书作品的特征,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熟悉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二、学情分析六年级

2、的学生经过了五年的美术学习,他们对美术了解的也相对较多,大多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其抽象思维、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也相对有所提高。本学期继续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美术这一学科的特点,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体验形、色的变化与魅力。另一方面则更加侧重对美术文化的学习和渗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三、教学目标1、该教材贴近学生的心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

3、、“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有不少系列的课,教学内容前后联系比较紧密,非常适合学生较深入地做一个专题。并且有些教学内容还设计成了案例学习、问题学习和项目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多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学习,增加学生集体合作的机会。其次本册教材继续体现了人美版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关注美术文化的渗透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特点。2、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禁毒、法制、安全、环保知识。四、教学措施1、教师本人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多看、多读、多思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案例。2、在教学中,多遵循审美的规律, 多给

4、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3、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5、注重教学评价,使评价能真正地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6、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

5、合作交流。7、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开阔视野,进行自学。五、教学计划周  次日期教  学  内  容备  注12.26-3.04预备周23.05-3.11《外国的传世名作》用线画人物33.12-3.18色彩风景43.19-3.25奇妙的新画笔53.26-4.01奇思妙想64.02-4.08清明节放假3天74.09-4.15会动的“画”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

6、员删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4.16-4.22巧妙的包装94.23-4.29劳动节放假3天104.30-5.6纸塑115.7-5.13竹125.14-5.20青花瓷135.21-5.27美无处不在145.28-6.03祖国美景知多少156.04-6.10拍一部小电影166.11-6.17我们的课本剧176.18-6.24东阳木雕186.25-7.01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前教育史第一章资料第一编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远古社会至鸦片战争前)第一章古代慈幼观

7、念及实施第一节慈幼观念的产生及原始氏族社会的儿童公育制度一、慈幼观念的产生二、慈幼与最古老的儿童教育机构——“庠”的产生先秦时期文献记载,最早出现的学校明叫“成均”和“庠”。“成均”被称为五帝的大学;“庠又叫“米廪”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中国学校的萌芽,及时氏族部落储藏剩余猎物和生活物品的场所,优势集体赡养失去劳动力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幼儿童的场所。“庠”的出现,便是中国最早慈幼观的体现。三、儿童公养公育的实施“

8、庠”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末期,当时仍是“天下为公”。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对儿童实施公养公育便成为院士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第二节慈幼观念的发展、政令与机构一、慈幼观念的发展、慈幼政令措施二、慈幼观念的发展与家庭教育古代慈幼观念的发展,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