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关系探析

幽门螺杆菌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关系探析

ID:6080486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2

幽门螺杆菌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关系探析_第1页
幽门螺杆菌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关系探析_第2页
幽门螺杆菌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关系探析_第3页
幽门螺杆菌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关系探析_第4页
幽门螺杆菌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关系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幽门螺杆菌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关系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幽门螺杆菌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关系探析  【摘要】对640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行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同时进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404例阳性,检出率63.1%,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分别检出率:77%、75%、89.4%。对28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双盲对比试验观察了甲硝唑、阿莫西林、雷尼替丁三联治疗效果,结果显示HP转阴率为92.8%(13/14)。并对HP感染和溃疡部位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十二指肠的溃疡(39%)高于胃溃疡(36%),提示HP感染与溃

2、疡部位有相关性。94例胃癌中84例HP阳性。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病例中有如此高的检出率,以及三联治疗慢性胃炎的良好效果,提示该菌可能与三者有病因关系。【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关系密切已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基层医院只要有胃镜设备均可开展快速尿素酶检测。本院胃镜室2010年1月~2013年8月,已检测640例。现将其检测结果结合文献报告如下,6以进一步探讨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

3、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慢性胃炎组本组:男150例,女120例,年龄18~65岁,平均35岁,病程10d~30年,平均1.2年。1.2消化性溃疡组对因上消化道症状作胃镜检查确诊消化性溃疡136例,检测胃黏膜HP男118例,女18例,年龄14~78岁,平均38岁。1.3胃癌组本组均经病理确诊,男83例,女11例。1.4方法常规胃镜检查结束后,在距幽门2~4cm或/和胃体前壁距胃角1cm处,钳取2块组织,采用福建三强生化有限公司的HPUT102进行检测,并送病理检查。每取一例后,活检孔刷洗,吸消毒液,并清洗

4、干净,以防交叉污染。2结果2.1HP在慢性胃炎中检出率胃窦胃炎190例(70.4%),胃体胃炎15例(5.6%),残胃炎3例(1.1%),总检出率为77%。2.2HP在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球部溃疡53例(39%),胃溃疡49例(36%),总检出率为75%。2.3HP在胃癌中的检出率腺癌70例(74.5%),鳞癌11例(11.7%),印戒细胞癌3例(3.2%)。2.46甲硝唑、阿莫西林和雷尼替丁三联治疗糜烂性胃炎的治疗效果采用双盲对比试验,对28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组(各14例),前者口服上述药

5、物,14d一疗程后复查胃镜及PH检查,结果治疗组13例HP转阴(92.8%),1例未复查,镜下糜烂明显好转。对照组无好转。3讨论关于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关系的研究,国外已有不少报道。在国外该菌在胃黏膜的检出率是:十二指肠溃疡90%~100%,胃溃疡70%,慢性胃炎50%。在国内检出率:消化性溃疡50%~85.1%,慢性胃炎38.2%~78.5%[1]。刘文忠等[2]的研究结果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均为85.7%,慢性浅表性胃炎78.9%,慢性萎缩性胃炎81.3%,胃癌85%。本文结果与国内

6、外报道大致相仿,虽然HP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中的致病机理不十分清楚,但与发病、预后和复发都有着密切关系,已获得普遍重视。3.1HP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本组各型胃炎均可检出HP,以糜烂性胃炎检出率最高(P  3.2.1十二指肠胃型上皮化生学说该学说认为HP在十二指肠胃化生区定植并产生细胞毒性物质,削弱胃化生区对腔内酸等攻击因子的抵抗力而产生溃疡,与引起胃溃疡的“漏水屋顶”学说相同。3.2.2介质冲入学说6该学说认为炎症介质从胃腔排入十二指肠引起十二指肠黏膜损伤,胃窦HP和/或宿主免疫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可

7、能间接引起组织损伤。胃HP感染可引起多种介质释放包括空泡细胞素等血小板活化因子和低分子趋化蛋白质等,这些介质混入胃液形成毒素,引起免疫反应和黏膜损伤,导致溃疡形成。3.2.3免疫损伤学说该学说认为没有根除HP的持续免疫反应会导致黏膜的损伤,宿主对感染的免疫反应是非特异性的炎症细胞浸润,若HP长期存在,可使中性粒细胞产生大量氧自由基,这些自由基有较高的活性,可损伤宿主细胞的DNA,使黏膜上皮细胞受损,容易形成溃疡。最近Sidebotham和Bar-on提出一种新的假说,用来解释HP致溃疡的机制,他们发现HP

8、胃炎和溃疡患者的胃液中,微粒Ⅰ型结构常常缺陷,氨可促进表层黏液脱落,加快上皮细胞更新,这样黏液的生物合成就缺乏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而且氨还可以破坏粘液Ⅰ型结构,Ⅰ型结构的丧失导致疏水性下降,反过来又有利于HP在黏液中的移动,形成菌群,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逐渐形成溃疡。3.3HP与胃癌的关系胃癌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每年约有16万人死于胃癌。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胃癌多发生于社会经济水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