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3.4.6《非攻(节选)》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3)1.docx

高中语文3.4.6《非攻(节选)》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3)1.docx

ID:60913525

大小:71.96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1-02

高中语文3.4.6《非攻(节选)》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3)1.docx_第1页
高中语文3.4.6《非攻(节选)》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3)1.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3.4.6《非攻(节选)》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3)1.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4.6《非攻(节选)》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3)一、基础知识1、墨子,名,家创始人。主张。2、《非攻》由具体事例入手、《墨子》文章质朴无华,逻辑性强的特点。二、语段精读、层层推进,具有较强的说服力,集中体现了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

2、?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3、解释下列加线的字(1)众闻则非之(2)上为政者得则罚之(3)至杀不辜人也(4)拖其衣裘4、翻译下列句子(1)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2)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三、拓展延伸孟子见梁襄王《孟子》盂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平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

3、:‘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搞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淳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口;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止确的一项是()A.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嗜:喜欢B.孰能与之与:和C天油然作云作:兴起D.其如是,孰有御之御:阻止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就之而不见所畏焉。B孰能一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孰能与之C天油然作云D天下莫不与也沛然谁能御之孰能与之7.翻译

4、下列句子(4分)(1)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2)其如是,孰能御之8.这篇文章是围绕什么话题来进行的?从中可知孟子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答:9.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比喻生动形象,试分析以下比喻句各比喻什么?(1)“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答:(2)“水之就下答案:1、翟,墨,兼爱、非攻、尚贤、节用2、由小到大、由此及彼3、(1(指责他)(2)执、治,抓获(3)无罪(4)剥取4、(1)如果损人越多,他的不仁也就越厉害,罪过也就更加深重。(2)现在最大的不义是攻打别的国家,却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反而称赞它是义,这就可以说懂得了义和不义的区别吗?5、B()6.C()7

5、.(1)远远望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看不见有什么可害怕的。(2)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8.全国统一。“不嗜杀人者”能统一全国。9.(1)喻当时各国人民在连年战争影响下生活极其痛苦的情状(2)形容人民归附仁政的自然趋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