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核-说课稿.docx

细胞核-说课稿.docx

ID:60986116

大小:69.37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1-17

细胞核-说课稿.docx_第1页
细胞核-说课稿.docx_第2页
细胞核-说课稿.docx_第3页
细胞核-说课稿.docx_第4页
细胞核-说课稿.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胞核-说课稿.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说课稿刘蓉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说课稿)本节内容教材安排依然遵循把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基本原则,引导学生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细胞,探讨组成细胞的细胞核是怎样在系统中工作的。我的说课主要分四个部分。一、学习目标根据对课标的理解和本节内容编排的自身特点,将本节的学习目标定为:[知识方面]: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方面]:运用生活用品,模拟细胞核相关结构的形态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二、教材的知识结构简析及学情调查1、教材:教材内容实际是较少的,如果只是平铺直叙细胞核的结

2、构和功能,是不可能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本节课的设计力图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对细胞核的重要性,以及结构与功能性适应的观点有深刻的领会。2、学生: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3、教师:教师要注重科学史实教育的熏陶;除了使学生保持新鲜感,还需加大思维强度,更注重知识的深化和科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的教育,让学生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更深的理解。

3、三、教学过程设计精彩片段1、由科技素材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课题开始,我引用了人体各种细胞寿命的比较,创设问题情境。请看视频片段——点评:这样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既增强了课堂气氛,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又为下面分析细胞核的功能埋下伏笔。 2、调整教材内容顺序,改变教学呈现方式,探究细胞核的功能教材所提供的“资料分析”中四个资料顺序依次为:黑白美西螈的核移植实验;蝾螈受精卵的横溢实验;变形虫切割实验;伞藻的实验。教师在教材处理时,不仅调整了资料呈现顺序,还调整了资料呈现方式。具体如下:1、4两个实验时证明细胞核控制细胞或者生物的

4、性状;2、3两个实验时证明细胞核控制细胞的寿命和分裂分化。而课题引入的材料已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细胞核对细胞寿命的控制,因此,把2、3两个实验放在前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从知识理解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重点设置了这两个探究活动,让学生扮演科学家的角色,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了学生探索科学真理的兴趣。在学生活动基础上进一步设置“学以致用”环节,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始终以激活教材知识的视角出发,探寻“激活”的途径、方法和策略,从而凸显生物教学内容

5、的生命性、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3、师生互动,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知识【片段1】情境:伞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由“帽”、柄和假根三部分构成,细胞核在基部。下面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伞藻的帽形主要是与柄有关还是与假根有关?[教师]教师设置自制模型,请学生上黑板边演示,边讲解。请看视频片段——点评:考虑到本实验是一个“生长性”实验,不可能通过一节课的时间观察到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但科学知识的得出又不能脱离实验凭空产生。因此,尝试利用卡片,自制实验模型对传统实验进行改进,从可视性、启发性、创新性等发面作了精心设计,让学生来板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对模型进

6、行组合,根据模拟实验的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现象明显直观,既体现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效果很好。【片段2】我们经常听到染色体,那么,染色体和染色质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你能否利用电话线模仿染色质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它们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电话线拉长为染色质,电话线揉在一起就是染色体。请看视频片段——点评:实践表明,用学生熟悉的材料或学生亲手制作的仪器做实验,不仅容易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敏锐地洞察其中发生的“经典质变”过程,从而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让学生在实验中分析,模仿中

7、创新。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紧紧围绕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这一教学重点,通过设置问题探究和模拟实验,让学生在互动探究和模拟实验中明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也把“理解细胞核是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这一教学难点得以破解。当然,由于时间关系,在课堂上,本节的教学设计并未涉及“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这一课标内容,但我把这一设计放在了课后任务上,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模型的制作。让本节的教学内容在课后进一步得到延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