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耐药菌中药的研究进展.docx

抗耐药菌中药的研究进展.docx

ID:60993599

大小:5.97 MB

页数:3页

时间:2021-01-18

抗耐药菌中药的研究进展.docx_第1页
抗耐药菌中药的研究进展.docx_第2页
抗耐药菌中药的研究进展.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抗耐药菌中药的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一养禽与禽病防治2010年第3期摘要:利用具有抗菌活性的中草药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对抗耐药菌中药的活性成分以及中药抗耐药茵机制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用药以及新的中药耐药抑制剂的研发提供有益的参考。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出现,提示我们细菌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热点。耐药细菌的感染常使经验性治疗难以奏效,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人们试图寻找耐药抑制剂,来克服日益严重的耐药性问题。为此,国外研究人员已经开始研究耐药性抑制剂,如利血平、氰氯

2、苯腙和2,4一二硝基酚(DNP)等,这些药物虽然对耐药性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秦睿玲徐占云李春红冯霄蓐零巍羼中图分类号:$853.74文献标识码:A1.2黄酮类研究发现,许多中草药如桑属、蜡菊属、刺桐属和菊科植物等都含有抗耐药菌的黄酮类化合物,如金光蜡菊的主要成分黄酮醇类高良姜黄素,刺桐属的刺桐,从苦参中分离得到的苦参酮,菊科植物黄花蒿的活性萃取部位得到的两种黄酮类化合物金圣草醇和猫眼草黄素,广西藤茶中提取到的黄酮类单但它们本身的毒性也较大。因此,研究低毒、有效的体化合物等,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或相加作

3、耐药性抑制剂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前景,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某些中草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且药源广泛、价格低廉,不易产生耐药性,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所以由抗生素应用引起的耐药性问题使国内外医药界把注意力转向具有抗菌活性的中草药。充分发挥我国中草药资源优势,寻找具有抗耐药菌活性的中草药成分以解决目前出现的令人棘手的耐药菌感染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1抗耐药菌中药的活性成分传统中药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故如何提取分离并筛选出具有抗耐药菌作用的中草药成分至关重要。近几年来,经过大量学者的研究,基

4、本确定具有抗耐药茵中药的活性成分有生物碱类、黄酮类、多酚类和萜类等。1.1生物碱类黄连素为生物碱类的代表,中药黄连和黄檗的主要成分即为黄连素。Yu等研究了黄连和黄檗抗菌作用,结果发现黄连素对所测菌株具有抗菌活性: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32~128mg/L,对MRSA90%抑制的浓度大约是64mg/L,在平皿稀释实验中,黄连素显著降低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的MIC,黄连素和氨苄西林产生累加效应,而与苯唑西林产生协同效应。黄连素在1—50ms/L浓度范围内,与对照组相比能显

5、著降低MRSA黏附及细胞内入侵能力。这些结果表明黄连素可能有抗菌活性及恢复B一内酰胺类抗生素抗MRSA的能力,抑制MRSA黏附及对人齿龈成纤维细胞的侵入。用。1.3多酚类中草药贯叶连翘、绿茶等植物中含有抗耐药菌的多酚类成分。贯叶金丝桃素是贯叶连翘植物的特征成分,贯叶金丝桃素及其衍生物对MRSA有良好的抗菌活性,MIC为1.0mg/L。日本绿茶水提物的主要成分是多酚类化合物,这些多酚类化合物存在时苯唑西林MIC由256—512mg/L下降至1~4mg/L。Shiota等从熊莓和狗蔷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多酚类化

6、合物鞣料云实素和特里马素,能显著降低B一内酰胺类抗MRSA的MIC。1.4萜类已发现大量具有抗菌、杀菌活性的萜类成分,其中三萜类化合物较多,而且从柴胡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五环三萜类活性单体3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该发现可以为联合用药提供依据。2中药抗耐药菌的机理中药消除细菌耐药性研究早见于上世纪8O年代刘文富等报道,耐药菌对植物中提取的抗菌物质敏感。现在研究发现对耐药菌具有消除作用的中药单味药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黄连、黄柏、马齿苋、鱼腥草、蒲公英、乌梅、柴胡、黄芩和射干等清热解毒药和清热燥湿药

7、,是目前用于消除耐药性最多的中药。中药复方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作用,是通过调节机体自身免疫力,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来实现的,其中也包括中药对细菌的增敏作用,即某些中药对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可以提高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以及中药的消除耐药质粒作用和中药有效成分逆转细菌耐药性的作用。养禽与禽病防治2010年第3期一3一(河北北方学院动物医学系河北张家口075131)文章编号:1008—3847(2010)03—0002—032.1中药消除耐药质粒通过R质粒传递产生的耐药性在自然界发生的耐药性中占有重要地

8、位,也最为常见。质粒消除后细菌的耐药性也随之丧失。怎样消除R质粒,使耐药菌株恢复敏感性,对于治疗临床耐药菌的感染及控制耐药性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从天然、毒副作用小的中草药中筛选耐药质粒消除剂是近几年来我国研究人员研究的热点,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药的质粒消除研究始于20世纪8O年代,1985年陈小英报道用大黄素消除金黄色葡菌球菌的耐药质粒,此后陆续有相关研究报道。中药对耐药质粒(R质粒)的消除具有以下特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