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虚词复习ppt

文言文阅读——虚词复习ppt

ID:6122575

大小:5.14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7-11-14

文言文阅读——虚词复习ppt_第1页
文言文阅读——虚词复习ppt_第2页
文言文阅读——虚词复习ppt_第3页
文言文阅读——虚词复习ppt_第4页
文言文阅读——虚词复习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虚词复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词的分类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的作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拟声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介词1一、文言虚词概说与文言实词相比较,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1)用法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2)使用频繁: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3)用法多样:虚词与实词组合、连接、辅助而组成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4)变化丰富:汉语的发展历史中,变化多种多样。2二、文言虚词学习要点:1.分清虚实“谁为大

2、王为此计者?”(《鸿门宴》)请分析划线汉字的意思。前一个“为”是介词,义为“替”、“给”.后一个“为”是动词,义为“作出”、“制定”.32.辨明用法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代词代上文的“君子”副词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4D、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异义)3.通晓古今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那些词相当

3、。A、少数沿用下来学不可以已B、有的完全消失发语词夫、盖,语气词矣、哉C、有的用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表原因(现结果)。53、联系古今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那些词相当。即古今异义。项王问:“沛公安在?”这里的“安”就是疑问代词,哪里,哪儿。《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安“是疑问副词。哪里,怎样。64.注意特殊现象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要特别注意。(1)兼词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

4、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投诸渤海之北(2)虚词的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而已矣74、注意特殊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学习时要特别注意:⑴兼词。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焉”字仅仅兼有“于之”两字的意思,读音上却不是“于之”的拼合,于(yū)+之(zhī)≠焉(yān)。重点提示:古代汉语中,兼词“诸”、“焉”出现的频率颇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兼词的一般特

5、点,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2、乃赏成,献诸抚军。(《促织》)汤诛桀,武王伐纣,有诸?(《左传》)“诸”是“之于”的结合,“之”称代“促织”;“于”引进介绍对象;例“诸”是“之乎”的结合,“之”称代“汤诛桀”、“武王伐纣”这两件事,“乎”为语气助词。8⑵虚词的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译:我已经把这件事告诉楚王了。 分析:“既、已”两个时间副词连用,位置放在句中。藉(jiè)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

6、十六七。(《史记·陈涉世家》)句首“藉、第、令”三个假设连词连用,表示假设性的让步“即使”。“即使朝廷不杀我们,但是戍边的人十个里头肯定有六七个死去”。9⑶双音异义。文言中原为两个单音词(有的两个都是虚词,有的一个是虚词,一个是实词),发展到现代汉语变为一个双音虚词,而二者的意义有很大差异。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即“何况”。“况”,连词,况且,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乃尔译为“这样”。“仲卿拜了再拜,回到自己的房中,就这样

7、以死殉情的主意打定了。10代替名词、名词性词组成句子的词。分为三类:①人称代词。②指示代词。③疑问代词。人称代词如“吾”、“尔”、“汝(女)”;指示代词如“是”、“此”、“彼”、“兹”等。疑问代词如“何”、“奚”、“焉”等。代词11介词的语法特征是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总要构成介词短语或者介词结构作状语。(少数还可以构成介词短语作补语)当堂演练: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介词。送我按照要求在晚上用车子把行李给他到车站。方式时间工具受事对象地点(一)介词介词:依附于实词或名词性短语共同构成“介词短语”,整体修饰或补充谓语性

8、词语,表明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工具、原因、目的、施事、受事、对象等。12介词结构修饰动词,通常有以下功能(1)表示动作的时间:“以八月十三斩于市。”(2)表示动作的地点:“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3)表示动作的对象:“今以钟磬置水中。”(处置对象)“苛政猛于虎。”(比较对象)(4)表示动作的工具:“常以身翼蔽沛公。”“愿以十五城请易壁。”(5)表示动作的原因:“生于忧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