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模式分析.doc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模式分析.doc

ID:61474725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2-02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模式分析.doc_第1页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模式分析.doc_第2页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模式分析.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模式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模式分析一、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练习,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意愿和主动性。其实,学生更愿意教师将课堂留给他们,自己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既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当前的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这方面的发展。为此引入探究性的学习模式。探究性学习模式注重学生内心的意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的能力,能为学生将来的发

2、展打下好的基础。二、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探究性学习的概念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围绕着某个问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探究,获取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获取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的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2.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1)主体性。在整个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其中只扮演着指导和参谋的角色,这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2)主动性。探究性学习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主动地分析和探究未知的内容,而不是消极地等待。(3)开放性。探究性

3、学习方式以探究问题为中心,不要求唯一的答案,更注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思维的策略或者是答案的多样性。因此其结论是开放性的,是不断发展的。(4)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模式需要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由于学生之间各方面存在着差异,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的观点得到丰富,从而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5)体验性。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验性,通过直接的体验获取最为直接的学习经验。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根本的还是要让学生具备创新意识,然后才能进行创造性实践,实现学习的目标。三、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施策略

4、31.开放性练习促进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开放型的学习,分析和探究问题敢于从不同的角度着手,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对于一题多解的题目,教师可以通过变形题目考查学生的思考应变和创新的能力。另外,这一类型的题目能够刺激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而使自己的知识得到丰富和拓展。数学知识其实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只要掌握其中的核心理论方法,写生可以选择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然后进行解答。2.猜测激发学生探究猜测性的学习方式能够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实践操作最终发现数学规律

5、。比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这一节时,单纯依靠教师在黑板上画图不足以使学生完全认识和理解。但是通过实践操作就会变得很形象生动了。教师组织学生拿一个胡萝卜,将其削成圆锥形状,学生一起动手测量胡萝卜的质量以及高和圆的半径等,最终得出圆锥的体积为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出了圆锥体积的验证方法,并且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会产生很大的作用3.理论联系实际一个授业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堂中一定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假如只知道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不仅学生听起来会感觉很枯燥、很抽象,而

6、且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只有在讲解完理论知识之后带领学生进行一些探究性的学习项目,才能将当天的课堂知识巩固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合理规划教材内容教育改革是一项漫长的工程,不是一气呵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不断的发展中不断地自我完善。教育模式的改革需要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通力合作,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地规划,并且为探究性教学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实践,促进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开展。5.激励评价,延伸探究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教学,而在于唤醒和鼓舞。采用激励评价的方式对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并

7、且取得优秀成果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探究性学习不仅要进行表面的探究,而且要向更深层次的探究延伸,从课堂走向课外,能够使学生体验到一些课堂中无法体验的快乐。为了实现探究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运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即既要注重学习的结果,也要看到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既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水平和能力;也要关注他们在探究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四、总结实施探究性的学习模式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转变教学思想和方法,更好地发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