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写结合成为语文课堂的家常便饭.doc

让读写结合成为语文课堂的家常便饭.doc

ID:61566353

大小: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2-28

让读写结合成为语文课堂的家常便饭.doc_第1页
让读写结合成为语文课堂的家常便饭.doc_第2页
让读写结合成为语文课堂的家常便饭.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让读写结合成为语文课堂的家常便饭.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读写结合成为语文课堂的家常便饭“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却一直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重阅读,轻写作,阅读与写作处于脱节状态。如何将阅读和写作较好地结合起来,让阅读更好地服务于写作,并通过课堂练笔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结合课文中的某一句式(片断)随机安排练笔,并借此培养学生乐于动笔、勤于动笔的习作习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家常便饭”式的“读写训练”机动灵活,针对性强,不在乎写多少,有时只让学生写一个小片断,重在抓住句式(段落)特点,让学生有“章”可循,有话可写。一、在仿写中训

2、练谋篇布局能力吕叔湘先生在《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一文中说:“撇开语言文字训练进行语文教学,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可见,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教材中,有大量的典型句段非常适合学生在表达中学习、借鉴,就是我们在平时课堂上应该抓住的“训练点”。其中,句式训练是学生习作表达的基础,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抓住课文中的典型句式引导学生仿写,帮助学生掌握构句方式、规律,进而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这种句式仿写训练在低中年级的课堂上非常实用。1.句式仿写。如,三年级《荷花》一课中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排比句式。在教学时,就可以抓住第2节中描写白荷花生长状态的“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进行句式仿写训

3、练。根据上下文,这里的仿写训练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学习本段时,可以出示粉荷花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练习用:“粉荷花开了,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句式练习说话,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是由“白荷花”到“粉荷花”。此外,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第3节“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时,围绕同样的句式描述白荷花的各种姿势。这是由“生长状态”到“姿势”。此外,像拟人句、比喻句、夸张句、并列句等,我们都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训练。只要我们恰当地抓住训练契机,就会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2.段落仿写。“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事实确实如此,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

4、言技能,是以语文教材这个“例子”为凭借,从中得到知识,受到启迪,从而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一些构段方式典型的段落,是进行段落仿写的最好“例子”,是阅读课上最好的“读写训练点”。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关注这些“读写训练点”,在学生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后,乘热打铁,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笔,就能在读写之间构建起一道顺利连接的桥梁。这样的训练,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弄明白段落中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的,一个完整地段落是怎样有机构成的。在教学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第二节的时候,我就着重引导学生感悟叶老是如何描述自己去双龙洞的路上见闻的?首先,我让学生找一找:路上的景色给叶老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叶圣陶

5、先生是围绕文中的哪一个词展开描述的?当学生找出“明艳”一词时,我就进一步引导:围绕“明艳”一词,叶老描述了路上的哪些景物呢?当学生在文中划出“映山红”“油桐”“沙土”等词语时,我就让他们进一步说说作者是怎样分别写这几种事物的?学生再次进入文本,通过读文字就能弄明白作者是分别抓住“有精神”“很不少”“粉红色”等特点描述的,而且,本段的最后一句还对路上景色作了一个整体的描述,体现了一个从部分到整体的表达顺序。等到学生能将叶老这段写金华四月景色的段落写法彻底弄明白的时候,我就提出写的要求:学习叶老的这段话,写一写上(放)学路上,或者是去某个地方游玩时路上的景色。要求抓住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从它们的特

6、点着手将路上景色写生动。这时候,因为有章可循,所以学生写作就不觉得难了。这种段落仿写的训练在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上非常实用。再扩大一点,也可以根据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整篇课文的仿写。篇章的仿写主要是引导学生仿照、运用文章的表达顺序和整体构段方式。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要首先着重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表达时的“文路”,然后引导学生“按文造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仿写,都要引导学生在仿写中求变、创新、表达真情实感。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训练方式,有利于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能逐渐增强学生的谋篇布局能力。二、在“补白”中培养想象能力如国画中的“留白”手法,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很多课文,在讲述情节的时

7、候,很多地方都留有空白,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我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深切感受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情节(内涵),根据原文的情节进行“补白”。1.文中“补白”。在教学《烟台的海》这篇课文中“告别了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这段话时,我就让学生结合课文第三节中这样的一段话:“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大海也不例外。脱去冬装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