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之“四美”浅探--陈永海.doc

《师说》之“四美”浅探--陈永海.doc

ID:61623168

大小:31.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1-03-04

《师说》之“四美”浅探--陈永海.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师说》之“四美”浅探--陈永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师说》之“四美”浅探《师说》乃一代文豪韩愈的大手笔,堪称“说”类文之典范。笔者反复读之思之,以为此文有“四美”。一.抨击时弊、高标师道的现实美魏晋以来,士族门阀之风盛行,人们竞以门第相尚、不重真才实学,而到唐代,此风愈演愈烈,竟发展到了“为人师者众笑之”、“举世不师”、“独耻相师”的地步。面对日下之世风,作为一代文豪,韩愈“铁肩担道义”,身体力行,无畏无惧,撰本文抨击时弊,高标师道,以“挽师风之将倾”。此其一美。二.高屋建瓴、对比正反的论证美从大处立论、从阔处行文乃本文一大特色,其论证过程可谓高屋建瓴、庄重深远。本文首先强调了从师的渊源和重要,突破了一般人对“师”职责认识的局限,并毅然指出

2、了自己所言之“师”的独特含义,从而驳斥了时人以从师为耻的错误思想。接下来,文章又分别以“师”、“惑”、“道”、“耻”等为中心话题,列举了“童蒙之学”与“成人解惑”,“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古之圣人的从师之举”等,通过对比进行深入而透彻的论证,从而将小学大遗、贵不及贱、今不及古、圣益圣、愚益愚等不足为怪的缘由,揭示得入木三分,将从师的见解阐述得极为精辟,对当时的耻师风确有挽救和校正之效。此其二美。三.首尾呼应、自然紧凑的结构美文章首尾呼应,“师道”“古道”互为印证。文章开头即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后文的“吾师道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师道”就暗合“古之学

3、者必有师”的从师之道。另外,文中“传道”与“闻道”暗合,“解惑”与“惑之不解”勾连,还有“授业”又与下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相呼应,既指出童子师的教句读,又指所接受的专门学业,脉络贯通,泾渭分明。再如文中在反面论证时言“小学大遗”、“士不及工”,又远与“今之众人愚益愚”呼应等等,这些就足见出本文首尾呼应、自然紧凑的结构。此其三美。四.气势充沛、鲜明生动的语言美于本文中,排比对偶句、顶真句可以说俯拾即是。既有诸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之类形式整齐、气势飞动的排比对偶句,亦有“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之类随势而生、毫无雕琢的顶真句。正是这些,就使得本文形式错综变

4、化,语言鲜明生动,气势充沛有力,论证严密透辟。此其四美。总之,《师说》立论庄重,观点鲜明,不仅文章耐读有味,而且还波澜迭起,情理交融,不愧为情激理切、气势浩瀚的一篇美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