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教的道德教育综述.doc

无为而教的道德教育综述.doc

ID:61782158

大小:3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3-20

无为而教的道德教育综述.doc_第1页
无为而教的道德教育综述.doc_第2页
无为而教的道德教育综述.doc_第3页
无为而教的道德教育综述.doc_第4页
无为而教的道德教育综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为而教的道德教育综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无为而教的道德教育综述本文“无为而教”视角下学校德育低效的反思7学海无涯无为而教的道德教育综述本文“无为而教”视角下学校德育低效的反思7学海无涯无为而教的道德教育综述本文“无为而教”视角下学校德育低效的反思7学海无涯从人员配置、课时安排及活动组织等方面来看,各高校都高度重视德育,但其实际效果与目标期望总难成正比。关于学校德育低效的原因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话题,有学者认为德育低效的主要原因是“忽视德行成本的问题、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没有注重学生实际、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问题、知德分离问题等等”[6]。从“无为而教”的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远

2、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于高校德育来说,就是要以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成长、成才、成人的目标开展生动有效的德育工作。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德育一直以社会本位为指导,强调人的社会性,而忽视人的自然性,形成了以防范维护为特征的限制性的德育目的观[7]。所谓限制性德育,就是事先设定一种模本,形成一种固定体系和模式,试图教导学生去过一种“标准的生活”。于是,在德育实践中往往拔高了关于政治的、信仰的、理想方向性和社会性的认同,致使道德教育层次性和生动性的缺乏。而这些”高、大、空”的内容使人感到遥不可及,所以不可能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更不可能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应该说,德育的主要内

3、容和根本目标,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而做人是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得来的。目标过高而未能贴近学生的道德成长实际的道德教育最终远离生活世界的微观引领,而流于耗时低效的宏观形式。2.教育意图过于明显化,剥夺了学生的自我教育机会淡化教育痕迹、隐藏教育意图,不仅揭示了教育的规律,而且是富有时代生命力的德育艺术。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然而我们传统的做法是:无论召开主题班会、课堂教学,还是组织活动、个别谈话等,无一是不单刀直入、直面主题,反复阐述道理,直白地表达目的和想法,唯恐学生不能明白我们的教育意图。这样的教育尽管或许暂时也能起到效果,可常常出现“虚心接受,坚决不改”的后果。因为过于明显化的教育目

4、的和善意的说教,就像温柔的枷锁将学生紧紧捆住,抹杀了学生的个性,钝化了他们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销蚀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一方面不忍伤害我们的善意所以“虚心接受”,另一方面,压抑不住的自主性又让他们禁不住按自我意识行动,于是我们的教育最终惨遭拒绝或反对。3.教育手段过于简单化,忽失了学生的体验感悟传统德育的任务往往是道德规范的单向灌输,忽视了引导道德主体的体验感悟。教育方法的选择往往也是从教育者自身条件出发,而不考虑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道德水平和接受能力,致使道德教育一直重理论灌输与道德说教,轻兴趣培养和行为体验,其结果使受教育者知行脱节,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多重人格。对此,黑格尔曾指出

5、:“自然的、直接的关系”可能妨碍伦理关系的生成与发展。”[8]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这样批评康德:“康德只谈‘善良意志’,哪怕这个善良意志毫无效果他也心安理得。”[9]实际上,我们的道德教育长期以来也犯了与康德相似的错误,往往热衷于各种道德说教,而忽视了生活体验对教育的基础意义,忘记了道德教育的效果最终必须在生活体验中才能真正实现,致使道德教育与生活体验出现高度隔离[10]。通过体验感悟唤醒学生的道德易感性,也是激起道德情感的一条通途。4.教育主体缺少示范性,缺失了学生可效仿的行动榜样学知识首先是学做人,教学生首先是教做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学生们的成长作用不

6、言而喻,而古人说的“为人师表”则对教师提出了人格上的要求。由于教师是培养学生的管理者和操作者,是引领学生成长的社会代言人,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道德上更应做出表率。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师德在整个学校道德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和突出的示范作用,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单从师德而言,时下的师德肯定是值得反省的,其最根本的问题是出现了道德二元化,即道德的“言”和“行”出现了分离。教师说的东西和实际操作分离,课堂说的东西和落实的东西分离,使得道德虚伪化了。道德的虚伪化对道德的伤害和侵蚀远远大于具体的道德问题[11]。反思过去,是

7、为了找出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消除或减弱这些不和谐因素,寻求高明的教育艺术,促进学生自由发展与健康成长。将“无为而教”引入德育研究的范畴,不仅扩大了道德教育的视域,更为我们今天提升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无为而教”视域中道德教育的解读7学海无涯“无为”是教导世人顺应“大道”的教育哲理,“无为而教”关心现实,贴近实际,注重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在道德教育中引入“无为而教”的教育艺术,绝非是主张否定道德教育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