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

网络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

ID:61820665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21

网络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_第1页
网络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_第2页
网络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网络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无止境网络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摘要:随着科技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在大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同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探讨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关键词: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同时也逐渐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如何在网络视阈下合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容忽视的问题。一、网络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1)大学生人际交往出现问题。由于网络存在虚拟性以及匿名性等特点,大学生在网络的交流方式主要为人机对

2、话,在虚拟的空间当中大学生可以无拘无束的与对方交流,尽情释放自己内心的情绪,这种方式自由性较强,同时也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而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以及心理发展。2)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欠缺。网络作为巨大的资源库,能够给学生提供数以万计的信息,大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基本都能在网上找到答案,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对于网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久而久之,就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3)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紊乱。现如今多元价值取向、多元文化交融、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严重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现时代大学生思想上还不够成熟,难以应对纷繁

3、复杂的社会环境,无法分辨错误的价值观念并及时规避,在此种情况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价值选择也更加迷茫。二、网络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3学无止境1)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我管理和约束。开展以自我教育以及自我管理为主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防止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及网络行为失当。高校应当加大网络监管力度,正确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及约束,给大学生提供“引导”,而不是单纯“灌输”,最大限度地开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活动,正确进行自我心理调节。2)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开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心理

4、健康教育都以传统的方式进行,主要集中在教室以及心理咨询室等地方,这种方式对于一些性格内向、对隐私保密要求较高的大学生来说,交流起来相对困难,他们更倾向于采用网络咨询的方式,我们可以借助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可以通过电子邮箱、QQ、留言板等形式,实现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通过建立网上心理论坛,及时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3)健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信息库,切实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体系。从新生入校开始就对其基本信息、心理测试结果、心理特点等信息建立个人档案,并不断进行追踪了解,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特点,有效地进行

5、心理干预,建立切合实际的干预体系,高校还应该强化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研究,及时找到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的有效教育方法,尤其是把心理健康问题分门别类进行区分,同时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档案及心理健康预警记录,及时为以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4)充分开展社团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健康心理。为了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借助社团的力量,通过社团的活动调查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助于及时发现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建立贴吧、公共平台、论坛、微博等,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及时解答学生的心理问题。各类社团和协会是高校优秀学生的集聚地,在大学生群体中影响力深厚。将心理健康教

6、育的理念植根于社团和协会的活动中,有助于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程,尤其是成立心理健康协会,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月、心理拓展训练等大型活动,结合心理征文等日常教育活动,举办心理话剧、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影片赏析等活动,为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另外,班团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更易于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有助于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序发展,我们应该把握机遇,有效利用网络教育阵地,开创网络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3学无止境参考文献:[1]陈峥峥.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创新[J]

7、.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19(5)[2]张永飞.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教育对策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6,5(5)[3]沈晓梅.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2012(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