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叙事散文.ppt

先秦叙事散文.ppt

ID:61910192

大小:111.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1-03-28

先秦叙事散文.ppt_第1页
先秦叙事散文.ppt_第2页
先秦叙事散文.ppt_第3页
先秦叙事散文.ppt_第4页
先秦叙事散文.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秦叙事散文.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先秦叙事散文的发展轨迹1、从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到《尚书》、《春秋》的出现,是叙事散文由萌芽到初步发展的阶段。2、《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是叙事散文的成熟阶段。先秦叙事散文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变化著述主体:巫觋——史官——私人。著述性质:思想倾向:从敬鬼事神到注意人事、注意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再到张扬个人在历史中的价值。写法:从据事直书、无所文饰到越来越富于文采,甚至有意识地虚构、悬想、揣摩,越来越富于生动性和戏剧性。著述体例: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事相兼。《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

2、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甲骨卜辞——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一般包括四个部分:1、叙辞2、命辞3、占辞4、验辞钟鼎铭文——散文的雏形钟鼎铭文: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北宋以后陆续被挖掘出来,并加以著录。商代钟鼎铭文较短,西周以后的钟鼎铭文较长。文字艰深板滞,风格庄重典正,叙事比较完整。《尚书》——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散文总集,原为夏商周原始历史文献,主要记载帝王的命令和言论,后来成为儒家的主要经典之

3、一。《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就文学而言,《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尚书》的文学价值1、结构完整,有中心,有层次,奠定了后代议论文的体制。2、已有文体的区别:典、谟、训、诰、誓、命等,奠定后代公文的基础。3、采用了文学手段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感情色彩。4、文字古奥,朴素简要,形成一种特殊的美感。《春秋》——编年体史书之祖1、概说《

4、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是后世编年体史书之祖。“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史书的通称。其所以名为“春秋”,是取春秋代序为一年的意思,后来就成为纪年史的专名。2、作者历来认为,孔子是这部《春秋》的作者。《孟子·滕文公下》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司马迁也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史记·孔子世家》)。3、内容及思想《春秋》的主要内容,是记载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间,发生在

5、鲁国和王朝及其他诸侯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孔子:“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孟子·滕文公下》)4、《春秋》的写作特色A、编年体、大纲式叙述。B、春秋笔法——“寓褒贬于记事”。作者通过字眼的选择、语句的构设及叙述的取舍而对写作对象暗寓褒贬,其主要特点是回避了明确的褒贬之词,而在微言中流露出“大义”,让读者自己去揣摩、体会作者的倾向性。这种“一字见义”、“一字褒贬”的语言特点,后世称其为“春秋笔法”。大纲式叙述隐公元年【经】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秋七月,天

6、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 祭伯来。公子益师卒。大纲式叙述“《春秋》史官载录,是一个没有解释、没有情节、没有判断的叙述形式,这种形式肯定不是供社会阅读的。春秋时史官的载录最初是藏之宗庙,呈现给神灵的,这种呈现实际上意味着天命的裁决,这才使得史官和他的文献有力量。”(过常宝《“春秋笔法”与古代史官的话语权力》,《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寓褒贬于记事《春秋》:(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公羊传》: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

7、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己杀之,如勿与而已矣。段者何?郑伯之弟也。何以不称弟?当国也。《左传》: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遣词造句上的精微艺术《春秋》僖公十六年:十有六年,春,王正月(王,周天子,王正月,这里指周历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鷁退飞过宋都。《公羊传》:曷为先言陨而后言石?陨石,记闻,闻之填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鷁?六鷁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鷁,徐而察之则退飞。“春秋笔法”的影响史家从中领

8、悟到修史应该有严格而明确的倾向性,文学家则往往体会到遣词造句应力求简洁而义蕴深刻。“春秋笔法”后来广泛地用于一切需要表达作者倾向的文史作品,甚至至今还影响着中国人的表达方式。“春秋笔法”不仅成为一种源远流长的表述方式,而且建立起了一种影响深远的话语解读模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