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涂装前处理的研究进展论文

汽车涂装前处理的研究进展论文

ID:6196892

大小:3.39 MB

页数:63页

时间:2018-01-06

汽车涂装前处理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1页
汽车涂装前处理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2页
汽车涂装前处理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3页
汽车涂装前处理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4页
汽车涂装前处理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汽车涂装前处理的研究进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汽车涂装前处理的研究进展毕业论文第一章绪论钢铁作为应用广泛的材料,一直以来,都与我们的贴身利益有着深远的联系。Fe作为钢铁的主要成分,是较活泼的金属,易于与空气中的等反应,形成锈蚀,最终致使产品变坏。由此导致的损失,每年可以千亿元计算。因此,对钢铁的防护,长期以来,都是众多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钢铁制品表面涂层处理,既是钢铁防护又是钢铁制品装饰的主要有效手段。而涂装前对钢铁制品进行磷化则是增大涂层与制品接触表面积,提高涂层与钢铁基体结合力的有效措施。也就是说磷化的好坏,将决定涂漆的效果,并最终决定钢铁防护的效果。当前汽车、农用车、家电、轻工产

2、品的种类与生产厂家繁多,各生产厂在车身、零部件的制造工艺过程中,为提高涂装质量、降低成本,大多采用了阴极电泳漆作为涂装与防腐处理的底层涂料,可以说电泳涂装因其涂料利用率高、易于连续作业、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已被各行业广泛采用。电泳涂装可以对工件的内腔、夹缝等部位进行涂装,可以大大提高这些区域的防腐性能。在车轮涂装工艺上,也是按中高档涂装要求施工,其主要工艺为脱脂、磷化、电泳、面漆(喷粉)/罩光漆等。但车轮主要是由钢板成型焊接组合,属典型带有夹缝的工件,而板材又主要是热轧板,带有较多的氧化皮,或存在较多的锈蚀等,需要对车轮进行除氧化皮、除锈处理。

3、在连续式生产线上,常采用酸洗处理工艺。车轮有夹缝,又需要酸洗,现就这类涂装线上,经常出现的问题给予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涂装质量,减少涂装弊病。1.1汽车涂装前处理的研究进展1.1.1磷化处理及技术进展在目前工业上使用的磷化剂尽管是多种多样,其中必定有三个基本成分:1、游离酸(磷酸)以维持一定的氢离子浓度;632、磷酸一代盐:是成膜主盐,Me代表Zn,Fe,Mn,Ca,Ni等二价金属;3、除高温磷化外,绝大部分磷化剂中至少含有一种以上的加速剂,以提高磷化速度和改善磷化膜质量。磷化加速剂是降低磷化温度、提高磷化速度必不可少的关键材料,目前

4、磷化工艺中采用的加速剂可分为四类:1)氧化剂:如硝酸盐、过氧化氢、过硼酸盐、氯酸盐、钼酸盐2l、氟硅酸盐、稀土金属等等,单独或组合使用,主要是加速Fe的氧化和氧化阴极区滞留的氢。2)还原剂:如亚硝酸盐等,其加速作用主要是去极化和封锁阳极区,而不是还原作用。①比Fe电位正的金属盐,如:Cu盐、Ni盐、Co盐、Ag盐等,Cu盐、Ag盐在酸性磷化液中很容易在Fe上发生置换反应形成Fe-Cu,Fe-Ag电偶,Cu,Ag电位比Fe正,扩大了阴极区,从而加速了磷化作用。Ni盐和Co盐虽不会发生置换,但它能迅速形成磷化镍晶核,增加了磷化活性点,提高了成膜速

5、度。②有机化合物,如:有机氮杂环化合物,有机含氮化合物如硝基苯磺酸盐、环已氨基磺酸盐、硝酸孤等,主要作用是:通过封锁阳极区,抑制阳极反应,与亚硝酸盐的作用类似。此外,磷化助剂还包括有机羚基酸及其盐类,如酒石酸盐、柠檬酸盐、丹宁酸和某些磷酸酷、表面活性剂等,它们对提高磷化膜质量,促使晶体粒细化,减少沉渣,起到良好的作用。磷化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己有数十年的历史,在诸多化学表面处理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了许多重大的发展。如:磷化处理温度从原来的高温逐步降低为中温、低温,乃至常温;磷化时间从最初的2h缩短到1min。磷化处理方法从

6、原来的浸渍法,发展为喷淋法、浸喷组合法的自动化生产;磷化液体系从最早的Fe系磷化发展到用Zn系,Zn-Mn系,Zn-Ca系等;磷化处理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从原来的金属防腐蚀发展到涂装配套、金属塑性变形加工、耐磨、减摩润滑、电绝缘等。总之,现在己经有多种形式能满足不同需要的磷化处理技术。63而在近年,磷化研究,主要侧重于以下几方面:在钢、镀锌钢和铝材复合金属件的同时磷化;无亚硝酸盐磷化;无镍磷化;低温磷化:液态表调及新型脱脂剂;无铬钝化;磷化渣的综合利用和磷化过程的自动检测等。在当中,最受研究工作者关注的,则为环保问题。魏立安等提出了钢铁低温磷化的

7、清洁生产工艺,它使磷化生产达到节能、降耗、减污的目的,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刘立炳等的研究,则从工艺的本身出发,研究一些故障产生的原因,最终解决的问题亦为减少废液,为环境着想。此外,吴孟强等则结合磷化与发黑两工艺的优点,研究出一种新型的,用于黑色金属表面装饰、防护的膜。该生成膜为磷化膜和发黑膜协同生长形成的共生膜,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和推广价值。1.1.2除油及研究进展在化学除油方面,传统的方法包括:有机溶剂除油、碱洗除油、水基除油、酸洗除油及天然提取物除油。其中,溶剂除油是最早使用的清洗方法,但因其有很多无法克服的缺点(如溶剂有毒,

8、易燃易爆,强腐蚀等),虽然有效,目前己很少应用。碱洗除油,因其既便宜又有效,是最广泛应用的方法,但其对非皂化油脂的无能为力,使其应用面有所限制;近年来,随着各种表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