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说课稿.doc

渔歌子说课稿.doc

ID:61998826

大小:2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26

渔歌子说课稿.doc_第1页
渔歌子说课稿.doc_第2页
渔歌子说课稿.doc_第3页
渔歌子说课稿.doc_第4页
渔歌子说课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渔歌子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渔歌子》说课稿一、说教材《渔歌子》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9课《词两首》中一首词。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张志和不仅是诗人,也是一位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这首词描绘了江南秀丽的山光水色,表达诗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二、说目标1、体会词的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三、说教学重点:理解诗词内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图景,体会诗人思想感情。四、说教学难点:通过读懂词,体会诗人思想感情。五、说教法、学法这首词词中有画,具有形象性、可感知

2、性。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圈圈景物,想象画面、理解词意、落实重点。创设情境,角色对话,体会诗人情感,突破难点。六、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什么是词?学过那些词?导入《渔歌子》,引出此人张志和的生平背景,以此为理解词的思想情感做铺垫。(二)、初读词感知,读出“词”味1、明确读词要求:每人最少读三遍,第一遍,注意生字,把每个字读准。第二遍,要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第三遍,如果能读出点儿词的味道来,那你很了不起。2、指导朗读节奏,(课件)3、结合进行生字教学。((三)、精读感悟,悟出“词”画1、读诗,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和同学交流、交流

3、。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质疑)3、画出词中景物,帮助想象画面。然后交流:现在请同学来汇报一下发现了哪些景物?(课件)4、想象色彩:再读词你看到了哪些色彩呢?为什么?假如这黑板就是一张画纸,老师想让同学们把这些景物画下来,使这幅画看起来更美。怎么画呢?(师板演)5、想象画面:(1)、短短的27个字,就让我们读出了这么多景物,这么多的色彩,想一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它?(2)、想像,此刻的你,正漫步在西塞山脚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填一填:(课件)6、体会心情:那位渔翁为什么“斜风细雨不须归”?(

4、课件)(四)、拓展延伸,品出“钓”情1、这么美的景象,你愿意归去吗?张志和呢?你们怎么知道的?“青箬笠,绿蓑衣”留给我们的只是背影而已,你猜他是怎样的神情呢?2、读出词中画,还读出词中人,诗词就有这样无限的想象空间。读诗歌,想象还不够,如果我们了解词人的生平,会有更多的发现。了解张志和吗?(张志和不仅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下面我们来读张志和的补充资料,你就更了解他为什么“不须归”了。(课件)2、作诗和

5、诗:他不愿意回去,他的哥哥却很担心他。担心他长期在外,怕他惹出麻烦来,于是出钱给他盖了一所草房,还写了一首词送给张志和,就是这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来自由地读一读。哥哥这首词写什么?(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呀?)你怎么知道的?你们就是张志和,我就是哥哥,看看你们能不能用词来回答我。4、姜太公钓鱼钓的是周文王,那么张志和钓到了什么哪?(悠闲的生活、清闲飘逸的心,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心志平和”)5、我们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扑鼻而来,一起读——(读全

6、词)。(五)、回归主题,升华“词”情1、假如你来到浙江你一定会看哪座山?(西塞山)来到西塞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张志和)2、想到张志和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吟诵一首词(渔歌子)来,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渔歌子。3、欣赏唱词《渔歌子》(六)、拓展:收集有关钓鱼的诗词。学了这首词,你想说什么?(七)、作业:朗读背诵诗歌或根据《渔歌子》想象画面写一篇文章。七、说反思:《渔歌子》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所谓“以诗言志,以诗传情”,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传达的却

7、是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因此,我在讲授这首古词时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读,想象画面,进入意境,体会情感。并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指导学生品读出“不须归”所蕴涵的情感。(一)、引导想象,进入意境教学中,我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时先引导学生找出词中所描绘的景物,再引导学生想象色彩:如果你们把这些景物画出来,你们会用上那些色彩呢?为什么?并让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词中的画面。然后进一步引导“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你能把看到的西塞山的美丽景色描绘出来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恍然大悟:原来想象不仅要用脑

8、,而且要将视觉、听觉、嗅觉等融为一体,发挥各个感官的作用。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徜徉于想象的海洋中,学生“未品诗先入画”,在画中感受作者描述的意境,并逐渐走入意境,这也为朗读打下了良好基础。教师不必刻意讲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