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临床医学]龋病-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

最新[临床医学]龋病-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

ID:62077532

大小:1.71 MB

页数:62页

时间:2021-04-14

最新[临床医学]龋病-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1页
最新[临床医学]龋病-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2页
最新[临床医学]龋病-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3页
最新[临床医学]龋病-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4页
最新[临床医学]龋病-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临床医学]龋病-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最新[临床医学]龋病-药学医学精品资料口腔内科学的涵义、内容和任务涵义:研究牙齿硬软组织及其周围支持组织、粘膜组织疾病的临床性学科50年代苏联——口腔治疗学日本、香港——保存齿(牙)科学Oralmedicine(欧美)1996年分科: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和口腔粘膜病学内容龋病和非龋性牙体硬组织疾病牙髓和根尖周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病龋病的概述一、龋病(dentalcaries,toothdecay)的定义、特征和历史定义: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基本变化: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临床特征:色、形、质龋病

2、的危害: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骨炎消化系统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等白垩色黄褐色/棕褐色疏松软化牙体缺损龋洞历史:新石器时代(公元前12000–3000) 我国古代医学(公元前14世纪) 欧洲的口腔医学(文艺复兴时期)化学细菌学说(Miller) 窝洞分类标准(BlackG.V) 三联因素学说(Keyes)四联因素学说(一)评价指标龋均------每个患者所患龋齿的均数DMF(decayed-missing-filled)DMFT-----受检人群中平均每个个体罹患龋齿的牙数DMFS----受检人群中平均每个个体罹患龋齿的牙面数dmft、dmfs

3、二、流行病学(二)现代人龋病流行情况80年代前的近40年间,龋病发展趋势平稳1995年流调显示,龋病患病率,尤其是12-18Y年龄组(20-40%)近10年,乳牙患龋水平(农村>城市)发病随人类进化及经济活动的发展而上升20世纪70年代前,工业化高的国家龋病指数较高20世纪80至90年代,发展中国家出现龋病上升趋势我国:(三)龋病流行趋势自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出现趋势龋病流行模式可以逆转发展中国家儿童患龋率龋病的防治工作非常艰巨(四)好发牙面咬合面>邻面>颈部>光滑面点、隙、窝、沟处易患龋(解剖缺陷、不易清洁)食物嵌塞——邻面龋牙齿

4、排列不齐或接触不良——邻面龋一、好发牙乳牙列各牙患龋频率龋病病因及学说发病因素微生物食物宿主时间微生物宿主牙食物时间一、微生物因素1.微生物在龋病发病中的作用非特异性感染证据充分微生物致龋的证据无菌饲养的动物不发生龋坏用抗菌素饲养实验动物可降低患龋率未萌出牙不发生龋坏口腔细菌能在离体条件下使动物发生龋样损害2.致龋微生物(1)乳酸杆菌:G+兼性厌氧和厌氧产酸对牙面亲和力低致龋作用弱在龋病发展过程中作用大(2)变形链球菌:G+厌氧菌和兼性微需氧菌对牙面的粘附力强产酸、耐酸力强(3)放线菌属:G+兼性厌氧和厌氧发酵葡萄糖产酸是龈下菌斑和根面龋

5、的牙菌斑中最常分类到的微生物是牙面龈上部分早期定居的菌群之一龈上菌斑:未钙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牢固地粘附于牙面和修复体表面,由粘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细菌生活的微生态环境)龈上菌斑G+------龋病龈下菌斑G-------牙周病3.牙菌斑(1)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获得性膜的形成和初期聚集细菌迅速生长繁殖菌斑形成(2)牙菌斑结构白色或暗白色稠密、不定形团块厚度各异,有显著的部位差异平滑面菌斑和窝沟菌斑各具特征(3)牙菌斑的组成80%水和20%固体物质碳水化合物葡萄糖-----主要成分胞外聚合物----葡聚糖变聚糖蛋白质唾液蛋白(源于细

6、菌、唾液、龈沟液)无机成分Ca、P、F二、食物因素1、蔗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流行病调查资料:食糖消耗和龋病流行呈正相关蔗糖致龋能力强2.其他碳水化合物与龋病单糖、双糖容易被致龋菌代谢产酸致龋性排列顺序: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山梨醇>木糖醇进食频率与龋病发病的关系三、宿主因素牙牙的形态牙各表面对龋病的敏感性牙的排列牙的理化性质、钙化程度、微量元素的含量唾液(0.7-1.5L/天)免疫无机成分Ca、P、磷酸盐、重碳酸盐等有机成分蛋白质、少量脂肪和痕量碳水化合物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四、时间因素牙菌斑-早期损害-龋洞龋病的分类和临床

7、表现(一)按发病情况和进展速度分类1.急性龋(湿性龋):进展快、色浅、质软而湿、无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牙髓组织易感染(猛性龋)2.慢性龋(干性龋):(静止龋)3.继发龋:治疗后继发龋坏(二)按损害的解剖部位分类窝沟龋、邻面龋、平滑面龋、根面龋患龋牙齿平滑面龋(三)按病变深度分类浅龋(牙釉质龋)中龋(牙本质浅龋)深龋(牙本质深龋)诊断方法浅龋中龋深龋视诊白垩或黑黄褐色或深褐色深龋洞、深褐色探诊粗糙软龋、食物残渣软龋、食物残渣、敏感温度实验-偶有酸感一过性痛或敏感X线检查邻面++临床症状--或对冷、热、酸、甜敏感食物嵌塞痛、刺激痛龋病发生的特殊

8、性:不经治疗破坏不会停止不能自行修复保护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治疗的目的:终止龋病发展和防止产生继发龋保护牙髓正常活力恢复牙齿生理外形和功能治疗方法:保守疗法手术治疗方法(充填术)龋病的治疗充填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