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内科学-积聚精讲教学讲义PPT.ppt

最新中医内科学-积聚精讲教学讲义PPT.ppt

ID:62089478

大小:926.5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21-04-15

最新中医内科学-积聚精讲教学讲义PPT.ppt_第1页
最新中医内科学-积聚精讲教学讲义PPT.ppt_第2页
最新中医内科学-积聚精讲教学讲义PPT.ppt_第3页
最新中医内科学-积聚精讲教学讲义PPT.ppt_第4页
最新中医内科学-积聚精讲教学讲义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中医内科学-积聚精讲教学讲义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内科学-积聚精讲定义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要点辨证要点预防调护小结、习题主要内容定义积聚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证。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因积与聚关系密切,故两者往往一并论述。1.基本病机主要是气机阻滞,瘀血内结。聚证以气滞为主,积证以血瘀为主。2.病位主要在于肝脾。肝主疏泄,司藏血;脾主运化,司统血。如因情志、饮食、寒湿、病后等原因引起肝气不畅,脾运失职,肝脾失调,气血涩滞,形成腹内结块,导致积聚。3.病理性质本病初起,气滞血瘀,邪气实而正气未

2、虚,病理性质多属实;积聚日久,病势较深,正气耗伤,可转为虚实夹杂之证。病至后期,气血衰少,体质赢弱,则往往转以正虚为主。而所谓虚实,仅是相对而言,因积聚的形成,总与正气虚弱有关。病因病机-病因4.病机转化聚证以气机阻滞为主,积证以瘀血凝滞为主。少数聚证日久不愈,可以由气入血转化成积证。积证日久,瘀阻气滞,脾运失健,生化乏源,可导致气虚、血虚,甚或气阴并亏。若正气愈亏,气虚血涩,则积证愈加不易消散,甚则逐渐增大。如病势进一步发展,还可出现一些严重变证,预后不良。病因病机-病因5.预后聚证易愈,积证难疗是积聚预后的一般现象。虽言积证难疗

3、,但非不可治。若在积证初、中期病人获得及时正确的治疗,尚有治愈的希望;至积证末期,若治疗得当,仍可减轻症状,甚则延长寿命;若得不到有效治疗,出现鼓胀、神昏动风、血证等则预后凶险。若积证日久,肝脾失调,日久必及肾,肝、脾、肾三脏受损,气血水积于腹中,可转为鼓胀;若肝脾失调,湿热瘀结,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则转为黄疸。若积证日久肝脾两伤,肝失藏血,脾失统血,或瘀热灼伤血络,可导致出血。故积聚与鼓胀、黄疸、血证关系密切。病因病机-病因诊断要点1.临床特征:积证以腹部可价及或大或小、质地或软或硬的包块,并有胀痛或刺痛为临床特征。聚证以腹中

4、气聚、攻窜胀痛、时作时止为临床特征。2.病史:常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感受寒邪或黄疸、胁痛、虫毒、久疟、久泻、久痢等病史。3.辅助检查:结合病史,做B超CT,胃肠钡剂X线检查及纤维内窥镜检查等有助于诊断。鉴别诊断积聚与痞满的鉴别:痞满是一种自觉症状,以患者自觉脘腹部痞塞不通,满闷不舒为主要症状,但检查时,腹部不能触到包块,临床上以此和积聚相区别。辨证论治-辨证要点1.辨积与聚的不同:积证多属血分,具有积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程较长,病情较重,治疗较难等特点。聚证多属气分,具有腹中包块时聚时散,发有休止,痛无定处,病程较短,病情较轻

5、,一般容易治疗。2.辨积聚之虚实:积聚的辨证根据病史长短、邪正盛衰以及伴随症状,辨其虚实之主次。聚证多实证。积证初起,正气未虚,以邪实为主;中期,积块较硬,正气渐伤,邪实正虚;后期日久,瘀结不去,则以正虚为主。辨证论治-辨证要点聚证重在调气,积证重在活血。聚证多实,治疗以疏肝理气、行气消聚为基本治则。积证病在血分,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基本治则。积证治疗宜分初、中、末三个阶段:积证初期属邪实,应予消散;中期邪实正虚,宜消补兼施;后期以正虚为主,应予养正除积。辨证论治-治疗原则辨证论治-分证论治(聚证)1.肝气郁滞证候:腹中气聚或结块

6、柔软,攻窜胀痛,时聚时散,脘胁之间时或不适,苔薄,脉弦。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消聚。方药:木香顺气散加减。方解:本方具有行气温中,散寒化湿,疏肝解郁的功效。方中以木香、砂仁、苍术、厚朴、橘皮、甘草(即香砂平胃散)行气温中,散寒化湿;配伍台乌药、桂皮、生姜、积壳以增强温中理气的作用;香附、青皮疏肝理气解郁。如兼瘀象者,加延胡索、莪术等;若寒甚可加高良姜温中散寒;若肝郁化火则去乌药、桂皮加丹皮、栀子以清肝泻火。辨证论治-分证论治(聚证)2.食滞痰阻证候:腹胀或痛,便秘,纳差,时有如条状物聚起于腹部,重按则胀痛更甚,舌苔腻,脉弦滑。辨证论治

7、-分证论治(聚证)治法:理气化浊,导滞通腑。方药:六磨汤加减。方解:方中以沉香、木香、乌药理气宽中,大黄、槟榔、枳实通腑导滞。若食积重者,酌加山楂、莱菔子等消食除胀;痰湿较甚者,则加法半夏、苍术等燥湿化痰;若因蛔虫结聚,阻于肠道所致者,可加入使君子、鹤虱、雷丸等驱蛔药物。辨证论治-分证论治(聚证)1.气滞血瘀证候:积块软而不坚,固着不移,兼有胀痛,舌苔薄白,脉弦。辨证论治-分证论治(积证)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消积。方药:荆蓬煎丸加减。方解:该方以木香、青皮、枳壳、槟榔理气散结,三棱、莪术活血消积。可合用失笑散(蒲黄、五灵脂)或金铃子

8、散(金铃子、延胡索),以增强活血化瘀、散结止痛的作用。若兼烦热口干,舌红,脉细弦者,加丹参、山栀、赤芍、黄芩等凉血清热;如腹中冷痛,畏寒喜温,舌苔白,脉缓,可加肉桂、当归等温经祛寒散结。辨证论治-分证论治(积证)2.瘀血内结证候:腹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