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问诊的临床意义讲解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最新问诊的临床意义讲解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ID:62192614

大小:1.02 MB

页数:102页

时间:2021-04-21

最新问诊的临床意义讲解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1页
最新问诊的临床意义讲解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2页
最新问诊的临床意义讲解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3页
最新问诊的临床意义讲解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4页
最新问诊的临床意义讲解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问诊的临床意义讲解教学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问诊的临床意义讲解问诊的临床意义1.是了解疾病全过程的主要手段。2.是收集自觉症状及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的唯一途径。3.是掌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线索的重要来源。问诊注意事项1.环境安静。2.对待病人的态度严肃、可亲。3.忌用病人听不懂的医学术语。4.不可凭主观意愿去暗示套问病情。问现在症状(重点)张景岳《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问现在症一、问寒热1.恶寒:怕冷重,加衣被/近火--不缓解2.畏寒:怕

2、冷轻,加衣被/近火--缓解3.恶风:遇风觉冷,无风/避风即不觉冷4.发热:体温高,自觉发热体温不高(一)恶寒发热同时出现--外感表证1.恶寒重发热轻:外感风寒表证。2.发热重恶寒轻:外感风热表证。3.发热轻而恶风:外感风邪、伤风表证。(二)但寒不热-仅恶寒不发热--里寒证1.新病恶寒:寒邪直中――实寒证2.久病畏寒:阳气亏虚――虚寒证(三)但热不寒-只发热不恶寒--里热证1.壮热--里热证2.潮热:日晡潮热—阳明腑实证湿温潮热—湿温热伏阴虚潮热--虚热证3.微热--气虚发热、温热病后期、小儿夏季热(四)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发无定时-伤寒

3、少阳证发有定时-疟疾二、问汗(一)汗出有无1.表证有汗—表虚证/表热证2.表证无汗---表实证3.里证有汗---里热证4.里证无汗---久病里证(二)特殊汗出1.自汗:经常日间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常见于气虚、阳虚证。2.盗汗:入睡后汗出,醒后则汗止。多见于阴虚内热。3.绝汗:在病情危重情况下,大汗不止。常见于亡阳证或亡阴证(三)局部汗出1.头汗:头/头颈出汗--上焦热盛/中焦湿热2.半身出汗:中风后遗症、痿证等。3.手足心汗:阴虚内热/阳气内郁/中焦湿热三、问疼痛(一)部位:头痛、胸痛、胁痛、脘痛、腹痛、背痛、腰痛、四肢痛、周身疼痛。(二)性

4、质1.胀痛--痛+胀--气滞/火热上攻2.刺痛--痛如针刺、部位固定--血瘀3.走窜痛:痛处游走不定--气滞4.冷痛:痛+冷、喜暖-寒滞脏腑/经络,阳虚5.灼痛:痛+热感-火邪窜络/阴虚火旺6.绞痛:痛剧如刀绞--实邪阻闭、寒邪凝滞7.隐痛:痛不剧可忍-精血亏/阳气虚8.重痛:痛+沉重感--湿滞9.空痛:痛+空虚感-气血精髓不足10.掣痛:痛牵扯由一处连及它处-气血精亏四、问头身胸腹不适(一)头晕:自觉头晕旋,重者视物旋转,站立不稳、不能睁眼。头晕+胀,燥,怒,舌红脉数--肝火上炎头晕+重,胸闷呕恶,苔腻脉濡-痰湿头晕面白,神疲乏力,舌淡脉细-

5、-气血亏虚(二)胸闷:自觉胸中满闷痞塞不舒+心悸气短--心气不足+刺痛--心血瘀阻+痰--痰湿阻肺(三)心悸:自觉心跳心慌、悸动不安--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血瘀阻、水气凌心(四)胁胀:胁下一侧或两侧胀满,似有物撑多由肝胆气机郁滞或肝胆湿热内阻(五)脘痞:自觉胃脘胀闷不舒实证多见于痰湿、水饮停滞于胃虚证多见于脾胃气虚(六)腹胀:自觉腹部胀满痞塞不舒,如物支撑虚证-脾胃虚弱实证-气滞、寒凝、湿热、食积、燥屎、水停(七)身重自觉身体有沉重酸困的感觉。多由湿邪、水饮等留滞肌肤、筋骨、关节(八)麻木肌肤感觉减退、甚至消失。多由气血亏虚、肝风内动、痰湿

6、瘀阻滞经络五、问耳目(一)问耳1.耳鸣:自觉耳内鸣响、妨碍听觉。实证多因肝胆火盛、上扰清窍所致。虚证多因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肾精亏虚耳失所养。2.耳聋:不同程度听力减退,甚至听力丧失实证多为肝胆火邪上扰清窍虚证多为肾虚或脾虚不能上充清窍(二)问目1.目痛:单目或双目疼痛痛剧--风热上袭或肝火上炎--实证痛微--阴虚火旺--虚证2.目眩:视物旋转如坐舟车,黑点如蚊蝇飞舞。实证多为风火上扰或痰湿上蒙清窍。虚证多为肝肾不足,精亏血虚,目失所养3.目昏:视物昏明,模糊不清。雀盲:白昼视力正常,每至黄昏视物不清,如雀之盲。歧视:视一物为二物。均为肝肾阴虚

7、、精血不足所致。六、问睡眠(一)失眠:经常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不能再睡或睡而不酣易惊醒,甚至彻夜不眠。实证为心肝火旺、痰热内扰、食积内扰心神。虚证为阴虚火旺内扰心神、血虚不能濡养心神。(二)嗜睡:睡意很浓,经常不自主入睡。多见于痰湿内阻、阳虚阴盛。七、问饮食口味(一)口渴与饮水1.口不渴饮:津液未伤,多见于寒证、湿证。2.口渴欲饮:津液受伤,多见于燥证、热证。(二)食欲与食量1.食量减退--湿邪困脾、脾胃气虚、食滞胃脘2.厌食--食积3.消谷善饥-胃火盛,腐熟太过。4.饥不欲食-胃阴不足,虚火内扰。5.偏嗜食物-小儿虫证。(三)口味:口淡-脾

8、胃气虚或寒证口苦-肝胆火旺口甜-脾胃湿热、食积口酸-食积、肝胃蕴热、肝胃不和口涩-燥热伤津,或脏腑热盛七、问二便(一)大便1.便次异常(1)便秘:大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