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评课要提炼主题.doc

校本评课要提炼主题.doc

ID:62246951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6

校本评课要提炼主题.doc_第1页
校本评课要提炼主题.doc_第2页
校本评课要提炼主题.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校本评课要提炼主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校本评课要提炼主题  在日常校本教研活动中,听课评课是最为常见的形式。听课后的评课是教师广泛交流、深入学习的环节,无论是听课教师还是授课教师,都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但是,在评课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七嘴八舌的浅层次议论,对问题提得过多,看似很热闹,但建设性的、解决性的意见和建议少之又少,使评课流于形式而缺乏实效性。  最近,笔者担任了县教学评估团的评委,有幸参与了几所学校的听课评课活动。在一次评课中,“教学导入的话题没有吸引力”,“教师板书太少,只写了十几个字”,“课堂上学习气氛太死,互动时间太少”,“老师引

2、导少,学生不能积极发言”,“教师讲得太多,没有联系学生实际”,“课堂上阅读量太少”,“教学重难点没有在课堂中突出出来”……听着教师们七嘴八舌的评论,授课教师的脸色开始变得紧张起来,我也为她担起心来。我觉得,这时主持讨论的教研组长应该有一些鼓励性的话语,鼓舞一下授课教师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教研组长终于开口了:“这一节课教师分析课文的时间太长了,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让学生把一个个知识点找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去体会知识点”,“知识点仍然要加以重视”,“对课文词语的理解一定要再扎实一些”,“教师没

3、有板书,就没有突出重点,教师的书写功底是能影响学生的,没有示范行吗?不行!”  像这样的评课活动,提出的问题多,且内容杂,提问题很积极,但都得不到深究,长此以往,不但教研没有效益,还会给授课教师造成许多尴尬。如果主持人能及时、适时地从发言中提炼主题,引导教师们围绕主题进行研讨,效果就会好得多。例如,根据教师们的发言,主持人可以把“教学导入的话题没有吸引力”的话题上升为讨论的主题:“这节课怎样设计导入内容?导入要根据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学习的路子,请大家围绕怎样设计导入发表见解。”这样,就会把大家

4、的智慧集中在一个问题上进行探讨,就容易获得一些建设性的解决策略。  事实上,主持人的责任不在于拿出一个权威的意见,而在于从大家的发言中,选出难易程度得当、带有共性的发言话题,上升为研讨的主题,引导大家集体讨论攻关。如果每次评课都能够对一个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日积月累,我们就能避免教学思考的浅层化。笔者认为,作为评课的主持人,在评课中提炼主题时,应注意掌握以下几点:  在评课前,可请授课教师先进行简单的说课,让听课者体味一下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创设彼此平等、共同围绕课堂进行展开教学对话的氛围。评课

5、者要充分尊重讲课教师的劳动和自尊,切忌不顾对方的感受,信口开河,一吐为快。同时,主持人也要注意从发言中留心大家关注较多的话题内容,有时也可稍加引导,适时提炼主题,使问题上升成为主题,以集中大家的智慧,集中有限的经验与水平,共同作用于一两个问题,使问题得到实质的解决,使评课活动收到实效。为了在评课中能有效提炼主题,主持人要提前进入听课班级,准备好各种资料,适当了解上节课的内容及班级情况,认真听、仔细记录并了解授课教师的思路及教学步骤的设置。主持人不但要敢于评课,而且要善于评课,对课的分析要以课堂的真实情况为基

6、础,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准绳。值得注意的是,听课后一定要及时组织评议,因为时间长了,时过境迁,评者、教者印象都会淡薄,影响评课的效果。因此,听课者和主持人应及时同授课教师交换意见。  在评课中,还要做到新老有别,选题各有侧重。由于上课教师的自身素质差异及教学内容的不同,上课的目标、重难点的确定不同,评课时要体现出差异性,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应有不同层次的评价与研究。对于新教师,他们的问题一般较多,应重点体现一个“导”字上,倡导一个“帮”字。评课时,首先要肯定成绩以激励进取,然后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清主

7、次,每次帮助他们解决在教学中出现的部分问题,尤其是有共性的疑难问题,以促使青年教师不断进步。而对于老教师或骨干教师,则要严格要求,对于教学中的精彩之处进行鲜明的分析、概括,并加以提炼升华,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在充分肯定经验的同时,也要认真分析不足,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校本评课是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形式,评课中从随意发言到提炼主题研讨,可以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