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浅谈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浅谈

ID:6246212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7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浅谈_第1页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浅谈_第2页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浅谈_第3页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浅谈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浅谈  【摘要】问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也是引导学生投入学习的导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求知的欲望,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提问要设计能诱发学生思维的问题,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中。【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思维【中图分类号】G375.5【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2-0094-01问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也是引导学生投入学习的导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求知的欲望,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提问要设计能诱发学生思维的问题,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中。一、巧妙设疑

2、,激发兴趣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打开他们求知的大脑、个性的思维,从而带动学生投入到教学中来。因此,课堂提问要讲究方式,改变提问的角度,使问题能启发学生的思考。例如《行道树》一文:“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行道树认为自己从事的事业是神圣的,既然是神圣的为什么又说是痛苦的呢?这样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抓住时机,激活思维选准提问时机对于课堂教学很重要,时机选得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教《孔乙己》一文,

3、开始就问学生,“孔乙己姓什么名什么?”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地使学生认真地读课文。在此基础上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时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三、形式多样,换位提问,提高整体水平课堂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可改变提问的方式,多方位提问。可以是学生问,学生答,教师归纳总结;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答。这样的提问,能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感官,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放开思想的野马,在知识的原野上尽情驰骋,在发现问题中掌

4、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宽思维空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及时地发现许多站在教师角度不易发现的学生认识的问题,观察到学生具体的认识过程,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处于乐融融的学习气氛之中。4例如:笔者在教学七年级下册沈石溪的《斑羚飞渡》一文时,布置学生阅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读到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然后提出问题。而后在讲读时,就有学生举手问:“课文中‘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这时笔者没有急于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说:“这是一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我们一起来分析这

5、个句子好吗?”此时,情感就得到了很好的沟通,“教”与“学”的关系也得到密切配合。因此,我们上课就要尽可能地使用“我们”、“大家一起”等词语。许多有经验的教师认为,上“讲台”犹如上“舞台”,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带领学生一起进入角色,教师的这种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会使他们产生对学习的激情和奋发的上进心。四、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就会感到无味,妨碍了思维的发展。我们把问题变成曲问的方式提出,就能使学生开动脑筋,而后回答。如《桃花源记》一文中,为什么桃花源村的人反复对他说不让告诉外人,渔人却不遵守诺言告诉太守了呢?

6、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呢?又有什么用意?这种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五、分层设计,引情联想,化难为易4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简单的小问题,或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引导学生向纵深思考。这样的提问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祝福》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主人公是谁?”然后再问:“她是怎么

7、样一个人物?”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问:“她遇到什么遭遇,反应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状?”最后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们今天的生活与她相比又怎么样呢?”这样就实现了“引情联想”这个语文知识的教学任务。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维,化难为易,课堂教学的纵向流程得到了合理的安排。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