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桥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

州桥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

ID:62533934

大小:66.9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5-12

州桥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_第1页
州桥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_第2页
州桥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州桥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州桥原文

2、翻译及赏析创作背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范成大奉命出使金国,渡过淮河,踏上中原土地,感慨很深,将沿途所见所闻所感写成日记《揽辔录》一卷,又有一卷,收其所作七十二首七言绝句,多举所见为题,以表达故国之思。此诗为过汴京时所作。文学此诗四句,截取了一个生动的场面,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有对话,完全可以作为一篇小小说来看。环境背景,是第一句的交代,州桥,是一个特定的环境,因为其南北是御路,作者经过此地,不直写自己内心的亡国之痛,而是从对面写来,写中原父老的感情。丧国的痛楚,沦为异邦蹂蹒的凄惨,令中原父老苦不欲生。这里,父老是宋金两个时期的人,他们对故国的怀念

3、远比青年人深切,所以让其出场很典型;同时,这也是实情。他们盼啊盼,盼了几十年,忽然见到宋朝使者,一时间该有多少话要说、有多少泪欲流啊!可他们强行忍遭,因为屈辱的遭遇虽然难堪,盼望官军的情绪最是激烈。接下来,两句忍泪失声的询问,是这个场面的高潮,然突然收结。从内容上看,这样更深刻地表现了中原人民盼望北伐的心情;从艺术上说,在感情的顶点收结是诗歌创作的妙法,往往起到语尽不尽的效果。此诗3正是如此,诗在到达顶点时戛然而止,可是并非语意都尽,而是余音袅袅。没有以使者身份回答父老的问题,也没有以作者口吻发表议论;但他的感情已经与诗笔叙说的事实、描绘的形象融合为一了。如果一定要

4、作想象的话,那范成大可能只是无言以对,因为南宋统治者的既定政策根本不想收复失地,这是十分可悲的。因此此诗对南宋王朝的投降政策也有一定的批判。诗歌的创作多用比、兴,然而赋——直接叙述或描写也是不可少的。尤其是直接叙述,往往比描写更难驾御,这就要求诗人要有敏锐的目光,能抓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细节,将感情倾注于其中。这首诗的特色就在于此。诗中的典型细节在于两个字一一等和询。父老岁岁年年在等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几乎到了望穿双眼,几乎要化作望驾石,其强烈的愿望和痛苦的心情自然就融于等字中。而含泪失声的询则惟妙惟肖地描绘出父老的神情,那颤颤巍巍的身影,如在眼前,那哽哽咽咽的声调,尤

5、在耳旁,真是沉痛不可多读。而几时真有更是意味深长,早也盼,晚也盼,朝思暮想,朝朝暮暮州桥畔,伫立凝眸,企首悬望,父老们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他们的弦外之音,因为他们的热切盼望一次又一次地变成失望。而诗人的无言以对,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名家点评高士奇:北人土语,以候为等,诗人未有用者。范石湖《州桥》3诗云: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用等字,亦新。(《天禄识余》)潘德舆:沉痛不可多读。此则七绝至高之境,超大苏而配老杜矣。(《养一斋诗话》)孔凡礼:遗民之涕泪,金人之奴役,中原之壮丽,故都之残破,英烈之伟业,权奸之误过及恢复之信心,完

6、节之决心,纷形笔下,实成大思想之集中表现。(《范成大年谱》)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