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docx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docx

ID:62536049

大小:16.4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5-1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第1课时)]《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教学反思巢湖市柘皋镇中心学校胡宇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第1课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堂的主动权让给学生,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研究、动手操作,让学生从中去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中,我首先由生活中

2、的情景——黄昏日落引入,让学生发现地平线和太阳位置关系的变化,从而引出课题: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然后要求学生在纸上画一条直线,用硬币代替圆,平移硬币,自主探索发现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给出定义,联系实际,由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现象,紧接着回顾之前讲点与圆位置关系时用数量关系来判断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是否也可以用数量关系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由"做一做"进行应用,最后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1.在探索直线和圆位置关系所

3、对应的数量关系时,我先引导学生回顾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所对应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再借助动画演示,学生很轻松的就能够得出结论,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充分理解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这种等价关系是研究切线的理论基础,从而为下节课探索切线的性质打好基础。同时,我也感觉到本节课的设计有不妥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点:1.学生观察得到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后,是由我讲解的三个概念:相交、相切、相离。讲得过多,学生被动的接受,思考得不够,对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可以改为让学生类比点

4、与圆的位置关系下定义,师生共同讨论的形式给学生以思维想象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实现自主探究。2.虽然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是体现让学生自主操作探究的原则,但在让学生探索直线和圆三种位置关系所对应的数量关系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交流的时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此处应充分发挥小组的特点,让学生相互启发讨论,形成思维互补,集思广益,从而使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3.对例题和练习的处理不够,这一环节是对探究的成绩与效果的探索与检验,重在帮助学生掌握方法,我在讲解例题时,没有充分展示解题思路,没有及时进行

5、方法上的总结,致使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思路不明确,并在进行下面的解题时体现出来。教师要根据情况,简要归纳、概括应掌握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不能想当然,否则会4欢迎下载。精品文档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总之,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还有很多需要我学习和掌握的东西,希望能和学生们一起共同进步,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二节课。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需要一个课时。(1)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主观察、猜想、证明,并深刻剖

6、析直线是圆的切线的判定条件和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对重要的结论及时总结。(2)在教学中,以"观察——猜想——证明——剖析——应用——归纳为主线,开展在教师组织下,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式教学。今后再教学本节课,应删去未能落实的教学设计,如繁杂的证明,多重视展示后进生的思维活动,有效地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另外,应加强对学生新建的知识结构进行有效的跟踪、检测、调查与反馈,加强与学生交流,帮助他们扎实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他们养成观察、猜想、分析、探索、语言表达等思维习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相

7、关的思维能力和素质.新课程理念及新基础教育理念都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动不应当是表面的、外在的,而应当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思考问题,这种内在的、深层的动,更要落实,动静结合,收放适度,动得有序,动而不乱。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首先要设计好问题,针对不同意见和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辩论,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问题,及时给以矫正。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时,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时,要放手让学生活动,但要避免学生兴奋过度或活动过量。今后再教学

8、本节课仍应倡导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对问题的探究来构筑本节课教学的主题。但是,教师待学生的问题提完后,与学生一道对问题进行归类,找出学生思维和知识的核心问题,以此组织课堂教学,并相机解决其他问题。仍应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但是,应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有的学生的参与只是一种表面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