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和其对策探究

高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和其对策探究

ID:6254434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8

高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和其对策探究_第1页
高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和其对策探究_第2页
高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和其对策探究_第3页
高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和其对策探究_第4页
高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和其对策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和其对策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和其对策探究  自2002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来,对广大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因心理和精神导致的疾病高达一千万人以上,其中学生占26%,也有人认为已经十分严重,达到30%。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作为有高度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重视中学生中出现的这个问题,并作探究是很有必要

2、的。一、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笔者根据对学生情况的总结、分析,认为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大致有:1.学习压力过重现在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势必导致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从而造成学生长期过于紧张、压抑,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5对某些学生的学习压力,简要归纳起来有两种:其一是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如不少父母把“科学家梦”、“艺术家梦”强加给孩子,他们把自己过去没能实现的梦想期望在孩子身上变成现实。这种过高的要求会对这个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压力,使其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严重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二是学生自己施压。不少学生

3、往往原来学习成绩不错,一直是在家长、老师、亲朋好友的赞颂声中长大,总是想永远有优异的成绩,永远有鲜花和掌声,往往会对自己定出过高的学习目标,一旦出现某次考试不理想就感到十分烦恼和害怕,出现焦虑、多疑、抑郁、嫉妒等心理障碍症状。2.教育方法欠妥5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不正确的主要表现有三种:第一,对子女过于溺爱。父母从小开始对其百依百顺,孩子是真正的家庭小皇帝。这种在“一帆风顺”中长大的学生,心理受挫能力往往比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一个人来讲,出现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而那些心理受挫能力差的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第二,过于给予

4、。现在的父母错误地认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自己子女的需求,就已尽到父母的责任。他们根本没有想到,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更需要在精神上关心、情感上呵护他们。第三,父母对孩子不信任,有戒备心理。孩子到了青年时期,他们往往希望自己有一块秘密的小天地,有些事情甚至也不想让他们的父母知道,而父母最想掌握孩子的动态,从而加剧父母对其的不信任程度。有的家长为了知道孩子的行为举止,采用盯梢或安插耳目的办法。孩子一旦知道实情,感到自己得不到父母的信任,往往会有逆反心理,以至于产生心理障碍。二、学校教师应采取的对策学校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和美好心灵的塑造者

5、,还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因此,我们应该研究一些对策,预防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或减轻、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1.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要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的产生包含复杂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等。但我们应该做好这样三件工作:第一,老师要转变观念,不要把分数、升学率看得太重,不要简单地以学习成绩评判学生。第二,家长在对自己子女的要求上要实事求是,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过高要求。不能用侮辱性的言行对待孩子。第三,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学习成绩,看待

6、自己的人生,而不是盲目地对自己施加学习压力。2.做好家长教育工作5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由于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因此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是最为关键的。对家长教育指导的渠道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学校举办的家长学校。值得注意的,现在有些学校的家长学校往往只是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忽视家庭教育的内容。有的家长学校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第二是家长自学。家长可以通过阅读有关报刊、书籍,增长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对家长教育指导的内容可重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青少年教育方法方面的知识;二是心理学方面的

7、知识。家长懂得了这两方面的知识后就会用正确、科学的方法对待、引导,教育自己的子女。既不一味地迁就孩子,又不动辄训斥孩子,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空间,使他们健康成长。3.重视心理学原理的运用由于多种原因,在我国心理学原理的应用,长期不被重视,而且常常把某个人由于心理障碍而产生的偏离正常人行为的问题,视为政治思想问题和道德问题。这种情况严重地存在于学校教育中。因此,要使教师重视心理学原理的运用,必须着重做好这样两件工作:第一,教师对学生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简单地认为学生的一切不良表现都是思想品质有问题。要认识到,如果把心理问题当做思想品质处理,非

8、但不会有成效,反而会加剧学生的心理障碍。第二,教师要多学一些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因为对心理学原理应用的不重视,现在大多数教师对心理学知识掌握得不多,所以教师应通过自学或进修再学习一些心理学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