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节课

第一百二十八节课

ID:6261103

大小:40.01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1-08

第一百二十八节课_第1页
第一百二十八节课_第2页
第一百二十八节课_第3页
第一百二十八节课_第4页
第一百二十八节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百二十八节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百二十八节课思考题697、请以教证、比喻和公案说明:贪执财色弊多利少、得不偿失。698、为什么说为贪欲所受的痛苦毫无意义?699、当今社会上,色情暴力等的影音资料随处可见,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700、请具体剖析贪欲所招致的痛苦,远远超过其他的痛苦。你对此能产生定解吗?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士!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寅三、以比喻说明过患:贪欲生众苦,害多福利少,如彼拖车牲,唯得数口草。-19-此处用比喻来说

2、明,贪欲的危害相当多,利益相当少,就像正在拉车的牲畜,吃几口路旁的草一样得不偿失。现在的人们“今朝有酒今朝醉”,为了暂时的快乐,拼命追逐世间八法。其实我们活在世上,应该活得有价值,不应该鼠目寸光,像现世美那样只承认今世,认为死后一了百了,不惜一切追求暂时的欲乐。贪欲的祸害非常大,不管贪著什么东西,女色也好、财物也罢,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打个比方说,牛马拉着沉重的车向前行进时,看见路旁绿油油的青草,禁不住停下来享用,结果立即招来车夫的鞭打,甚至车轮以惯性冲过来,将它撞伤、压死。为了数口青草,而遭致狠狠的抽打,乃至受

3、伤送命,这是何等的不值得。同样,人们拼命地追求所贪对境,下场比这些旁生更可怜。他们为了瞬间的欲妙之乐,毁坏长远的解脱命根,将今生来世的一切安乐葬送无余。所以,《八大人觉经》中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19-很多人非常愚痴,为了眼前的一点薄利,宁愿舍弃来世的幸福,《因缘品》云:“愚者为财毁,不寻求来世。”尤其是临死时如果贪恋某物,死后会转生为特别可怕的众生。从前舍卫城有个穷人,他对自己的牛特别贪执。死了以后,他转生为牛背伤口中的一只小虫,蚀食伤口中的脓血,每天都要经历七次生死。律藏中也记载着

4、一个人,因贪恋自己的金瓶,死后转生为毒蛇,寸步不移地守护着金瓶有说毒蛇在金瓶外面,也有说在金瓶里面。。还有一个小孩夭折之后,请一位具证上师为他作佛事,但小孩的神识一直往酥油桶里跑。上师对眷属说:“看看桶里有什么?”原来有一个别人给小孩的烧饼。于是上师把烧饼用来作烟供烧施,回向以后才超度了他。因此,正如萨哈巴尊者所说:“相续中有芝麻许的执著,也会带来无边的痛苦。”-19-贪欲确实非常可怕,大家理论上说得来,道理上也明白,但自己生起烈火般的贪心时,可能也是无法控制。对修行人来说,这是正常现象,但只要懂得这个道理,时时

5、以正知正念摄持,逐渐调伏自己的习气,终有一天也会加入诸佛菩萨等离贪者的行列中,真正能利益众生,自己不被烦恼左右。但是,现在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一点,把痛苦当作快乐的源泉,快乐也认为是实有存在的。前段时间我路过色达,看见有个宾馆里正在举行婚礼,我熟悉的很多年轻人在那儿高兴得不得了,蹦蹦跳跳。我当时就想:“他们只看到了今天的快乐,却没有想到以后的痛苦。现在人的生活压力、感情痛苦非常重,大家都认为今天是快乐的开端,但到底是快乐的开端,还是痛苦的开端呢?”你们经历过这段历程的人,应该非常清楚,从此以后,你是获得了人生的快乐,

6、还是增加了担扰和痛苦呢?当然,人活在世上,有些传统也不得不随顺,但是世间人的愚痴和盲目,还是值得好好探究。否则漫无目的地一直往前奔,到时候会达到什么样的境地,恐怕自己也无法觉知。寅四、空耗暇满:彼利极微薄,虽畜不难得,为彼勤苦众,竟毁暇满身。-19-依靠钱财、不净行而带来的快乐微乎其微,轻而易举即可成办,不要说具有高超智慧的人,连低等旁生也不难办到。可是,无知的人们竟然为了这些而奔波受苦,糟蹋了如意宝般难得的暇满人身。财利女色等带来的利乐,实际上非常少,世间上所有的有漏快乐,远远比不上瑜伽士在短暂的时间中,坐禅所

7、获无漏安乐的千分之一。很多人把积累财产、追求异性作为人生目标,其实这并非明智之举。《开启修心门扉》中讲了很多动物的本领,如乌鸦向猫头鹰追讨命债的方式猫头鹰杀害了乌鸦的幼崽,并将它们吞食。乌鸦于是衔着猫头鹰的雏仔,到以前自己孩子被杀害吞食的地方,以同样的行为报仇雪耻。,相比之下,旁生比人类有过之而无不及。在-19-积累财产方面,不说别的,我的院子里有好多地鼠,到了夏天它们到处采集草根、人参果,然后搬到地洞里藏起来,其数量之多,可能一两年都吃不完。在打扮方面,昨前天我看见对面山上有一群鹅,它们在河里洗澡时,不停地用喙

8、来梳理羽毛,跟人比起来,它们只不过不会照镜子而已。至于作不净行,麻雀、喜鹊、饿狗、老猪等等,根本不需要培训,天生就会。所以,人活在世间上,如果只是追求这些,就跟旁生不分轩轾了。萨迦班智达说过:“整天谈论财与食,此即双足之畜生。”“唯寻自己之吃喝,岂非牲畜亦能行?”我以前放牦牛时,牦牛饿了,一定要去找草吃,口干了,看见远方有清清的河流,就不顾一切往前冲,任谁也挡不住。所以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