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做的事.docx

学习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做的事.docx

ID:62718426

大小:17.83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1-05-17

学习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做的事.docx_第1页
学习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做的事.docx_第2页
学习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做的事.docx_第3页
学习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做的事.docx_第4页
学习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做的事.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习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做的事.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习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做的事请同我学习死亡,就像个孩子那样Lens,"即使是一道最微弱的光,我们也要把它洒向需要温暖的生活……"「Lens」是一个被知乎认证的「机构帐号」,文末有对这位新朋友的介绍:)一年前,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Sandberg)的丈夫戴夫•金伯格(DaveGoldberg)逝世。当时,他们带着两个孩子在墨西哥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派对。桑德伯格在休息,金伯格在健身房里意外去世……丈夫离开三十天后,桑德伯格曾在Facebook上贴出了一篇纪念文

2、。一向鼓励女性追求梦想、拥抱领导力、并常以“女强人”形象出现的她,在文中展现了自己脆弱、无助的一面:“这30天于我像是30年。我多了30年的悲伤,却也感到多了30年的智慧。我对身为人母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部分来自孩子哭喊时我感受到的极度痛苦、部分来自母亲对我的痛苦的理解。每天晚上,她会抱着我,躺在我身边试图填补那空缺,直到我哭着入睡。”逝者已去,生活还要继续。一年后,桑德伯格站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毕业典礼上,再次分享了自己一年来,从“死亡”这件事中学会的道理。“戴夫去世后的那几个月里,很多次,我

3、都被吞没在深深的悲痛中。那是一种空虚感,它填满了心和肺,让人几乎失去了思考甚至呼吸的能力。”“戴夫的死让我改变了很多。我认识到了悲伤的深刻以及失去的残酷。但是,我也意识到,当生活将你吞噬时,你可以对抗低谷,打破它,然后再次呼吸。我明白了,在空虚面前,或者在任何挑战面前,你可以选择让自己快乐和有意义。”在桑德伯格看来,问题不在于这些悲剧是否会发生在你身上。它们总会发生的。“我想说的是,悲剧过后,你将面对什么,以及你要如何应对困境,不论它是什么形状,无论它何时到来。轻松的日子很容易就度过了,而正是艰

4、难的日子——那挑战你内心的日子——才会决定你成为怎样的人。你自身的定义不仅仅在于你的成就,还在于你是如何挺过这一切的。”接着,桑德伯格分享了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Seligman)的三个“P”:个人化(Personalization)、普遍性(Pervasiveness)以及持久性(permanence)。“第一个‘P'是个人化,即坚信自己是有错的。这和承担责任不同,你该永远承担责任。这教会我,不是所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都起因于自己。戴夫去世时,我最本能的反应是责备自己。他在心

5、率失常后不久就死去了,而我却翻阅了他所有的病例,去寻找我本可以、或本该做却没做的事。直到了解了这三个‘P',我才接受了自己无力阻止他死亡的事实。”桑德伯格说,熬过这种自我责备,人会变得更加强大。“第二个‘P'是普遍性,即认定某件事将影响你的全部生活。我咨询的儿童心理学家鼓励我,让我尽快恢复孩子们的正常生活。所以,戴夫死后的第10天,我的孩子们便回到学校了,我也重回工作。我还记得自己昏昏沉沉地参加了那件事后的第一个会议,脑子里想的全是‘大家都在谈什么啊,那真的重要吗?'但当我参与了讨论之后,那一秒

6、-一个很清晰短暂的分割点——我忘记了死亡。”“那一秒让我看清,生活中还有其他不那么糟糕的事。我和孩子们很健康,朋友和家人都很关心我们,并多次帮助我们度过难关。”“第三个‘P'是持久性,即认为悲伤永远不会消失。很多个月以来,不论我做什么,那股巨大的悲伤似乎形影不离。我们常常将当下的感受视为永恒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更多感受。我们感到焦虑,然后因为这种焦虑感而感到焦虑。我们感到难过,接着又为这种情绪感到悲伤。我们应该接受自己的感受,并认识到,它们不是永恒的。”“一天,我的心理学家朋友AdamGr

7、ant让我想象一下比戴夫的死更糟糕的情况。……‘更糟?’我说,‘你在开玩笑吗?这事还能更糟?'他的回答直接击中了我:‘戴夫也可能在开车载着孩子们的时候心律失常。'他说出这句话的一瞬间,我突然感到很感激,感激我的其他家庭成员都健康地活着。那种感激驱走了一些悲伤。而感激和感恩也是培养顺应力的关键。”她曾经五年才过一次生日,而现在,她要庆祝每一个生日,那是对生活的感激。最后,她建议道:“我希望你们能记住,那深藏在你们内心的是学习与成长的能力。强大的顺应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像肌肉,需要你去锻炼。当你需要

8、它时就去利用它。在那过程中,你会发现最真实的自己——你很有可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在桑德伯格的演讲里,这是死者教会生者的事……Lens也曾讨论过这个话题:如何看待死亡。Lens采访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一位教人“死亡”的老师王一方。他在医学部开设“死亡教育”的课程,教医学生理解和面对死亡。现在的世界,死亡成了一件隐秘的事。《殡葬人手记》一书的作者托马斯•林奇在接受美国PBS公共电视台采访时说,很多年轻人从小到大没有目睹过死亡,死亡教育缺失的结果是对生的轻视▲电影《入殓师》剧照下面这篇文章来自201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