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do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doc

ID:62774843

大小:58.7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5-2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执教:鱼塘镇中学沈美华教材分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孟子>二章》中的第二章。孟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尊称为“亚圣”。所以学习此文时,要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课程标准语)本文是被历代传诵的议论文名篇之一,文章从个人成才事例类推到国家治国的道理,阐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中心论点。全文逻辑严谨,结构清晰,论证充分,文采丰富,其阐明的道理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好材料

2、。因八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文言议论文,且部分语句比较晦涩,这就给学习本文带来了一定困难。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适当降低难度,把重点放在“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上。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感知课文内容。2.体会作者的思想,把握文章主旨。3.背诵课文。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以“读”贯穿整个教学教程,在读中积累文言词汇、感知内容。2.在合作探究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把握文章主旨。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中阐述的道理――要想成才、成功,就必须经过磨炼,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

3、汇,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把握文章主旨。教学方法倡导自主思考、合作研讨、集体探究的学习方式及抢答竞赛教学法。课前准备教师:1)导学案;2)多媒体课件。6学生: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导入播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视频: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复兴了越国;然而在此之后,“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最终还是重蹈了吴王的覆辙,使越国走向了灭亡。这就很好的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板书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3.走近作

4、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人将他和孔子并为孔孟。人称“亚圣”孟子主张施行“仁政”,以统一天下。《孟子》是“四书”之一,“四书”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引入课题,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自然地引入到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强烈欲望】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播放录音视频,学生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听读注意:读音、停顿、节奏。【设计意图:标准规范的朗读不仅可以达到正音、断句的目的,而且也是初步了解课文语言、感情的过程。听高质量的示范朗读,可以让我们在还没开讲前就记住文言文

5、中的一些经典句子】三、品读课文,深入文本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自由朗读,教师巡回指导。2.指名朗读,并进行点评。【设计意图:朗读是古诗文教学方法之首选,也是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前提和基础,是古诗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其成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本节课要充分引领学生诵读,培养学生语感】3.疏通文意。在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检测,采用抢答的形式来检测学生课前预习及掌握的情况。6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2)解释下列划红线的字

6、词: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管夷吾举于士(狱官)④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劳其筋骨(使…劳累)空乏其身(使……贫困)饿其体肤(使…饥饿)动心忍性(使…惊动)人恒过然后能改(常常)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行拂乱其所为(违背)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明白)人恒过然后能改(犯错误)行拂乱其所为(扰乱)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3)翻译下列句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译: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导致灭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③人恒过,然后能改。译: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

7、才能改正。④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译: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⑤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译: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部没有敌国外患。4)教师归纳译文,学生自读。6【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突出了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并为下一步探究文章做好了准备。采用抢答竞赛以营造教学气氛的高潮,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中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合作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章是如何一步一步得出这一论点的?提示:

8、课文从个人方面来谈什么观点的?课文从国家方面来谈什么观点的?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文章先谈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