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顺义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5顺义期末试题及答案

ID:6348590

大小:91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11

2015顺义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15顺义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15顺义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15顺义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15顺义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顺义期末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顺义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0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要求干净整齐,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纸。一、基础·运用(共25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每小题2分,共8分)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有人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山西人能吃醋,可谓“西酸”之首。他们吃饭前,往往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三调羹

2、醋用以“解馋”。改革开放前,每逢春节,别处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他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另外,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越酸越能显出制作者的水平。傣族人也爱吃酸,酸笋炖鸡可是一道传统名菜。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爱吃酸打开中国地图,可知这些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因而他们的食物中钙的含量也相应较多。这样,通过饮食,易在体内引起钙质淀积,形成结石。这一带的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

3、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渐渐养成了爱吃酸的习惯。(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调羹:()供应()(2)文中划曲线句“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其中“底子”含义与下面各句中的“底子”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国家在经济建设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物质条件还是困难,因为以前底子太坏。(谢觉哉《要永远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B.她穿着一件白底子小红花的衬衫。C.每逢写计划,我只是打个底子,叫工人再补充。(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D.她重重盯了我一眼,似乎把我底子全估计出来了。(沈从文《新湘西行》)(3)根据上下文,给文中划横线句加上标点,使其表意更

4、清楚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爱吃酸(4)在文中括号处填写衔接恰当的一句话()2.汉语中有一种表达手法叫“回文”,把相同的词或句子,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可以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相互依靠或排斥的关系,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例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依据此种手法,下面句子横线处可填的内容是(每小题1分,共2分)①客上天然居,。(注释:居——饭店)②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及东北的朝鲜族等地居民多喜辣,我国流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四川人怕不辣”之说。3.根据文意理解其中的加点成语,解说

5、此现象原因及成语的比喻义。(2分)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我国东部地处沿海,东北的朝鲜族当地气候也湿润多雨,冬春阴湿寒冷,而四川虽不处于东部,但其地处盆地,更是潮湿多雾,一年四季少见太阳,因而有“蜀犬吠日”之说。蜀犬吠日:①原因②比喻义4.在横线处填写原文,并对后面的解说做出判断(每小题1分,共6分)①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蘋洲。(《望江南》温庭筠)②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③浊酒一杯家万里,,羌管悠悠霜满地。(《渔家傲秋思》范仲淹)④“羌”字的笔画共有A.7

6、画B.8画⑤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⑥“载不动许多愁”将心理感受的浓烈愁苦形象化为可见的沉重物品,这种手法与“你笑得很甜”一句一样,都借打通人的感官来增加艺术效果。此观点A.正确B.错误5.下面一段文字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每小题1分,共3分)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所以只能早早的出车,希望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①和自己的嚼谷②。他们的车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钱。到瓜市,果市,菜市,去拉货物,都是他们;

7、钱少,可是③(A.无须B.无需)快跑呢。①车份儿:②嚼谷:③6.《三国演义》的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与蒋干原来是①()关系,周瑜成功使用②()计,曹操看了蒋干带回来的密信后大怒,喝令杀了③()()(写清全名)二将。(每空1分,共4分)二、文言文阅读(共13分)阅读《唐睢不辱使命》(节选),回答问题。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

8、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