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付丽艳)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付丽艳)

ID:6429677

大小:4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13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付丽艳)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付丽艳)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付丽艳)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付丽艳)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付丽艳)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付丽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山海关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付丽艳一、教学设计理念:课堂是师、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二、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的能力,但对经典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的理解还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引领。三、教学目标:1、背诵全文,积累重点词语:户、欣然、念、相与、但2、品析文中月色描写的精妙3、理解“闲人”一词的丰富含义,进而理解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4、初步学习“知人论世”和“互文”的阅读方法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2;难点3、4五、教法学法设计:朗读、讨论、探究六、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穿越(

2、2分钟)PPT1流行穿越---超越时空距离,丰富生命体验我个人认为这是对现实世界的厌倦和对过去和未来的一种向往。最廉价最实惠的时空机就是语文书。期间每一篇文章就是一段不同的历史,就有不同的生命故事和人生体验。我们每学一篇文章就是在与时空之外的灵魂进行深度的对话。今天我们就去宋代拜见一位旷世奇才苏东坡,请在时空转换目标上填好相关信息,请确保填写正确,否则将被误运至宇宙太空后果自负时空转换目标:时间:宋代(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拜访人物:苏东坡(苏轼)活动内容:夜游、赏月、(一)自读课文,概括内容(5分钟)自读课文:一读读准

3、字音,二读疏通文意(结合注释基本理解)简要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对本文你有何印象和感受学生自由谈感受(二)分组品析及交流提升(12分钟):背景资料展示(1分钟)(屏幕显示资料一:苏轼(1037--1101)背诵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这则资料告诉我们,作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屏幕显示资料二: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和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这是作家、学者梁衡先生的评价。两轴精品

4、都在我们这一册书里。在学术界,人们认为《记承天寺夜游》是神品。你怎么看呢?学习活动设计:根据学生对课文的基本印象分为两大组即?组和!组(1分钟)?---质疑否定----简单、平淡—根本有名无实!---惊叹欣赏---语言、月色、情绪、表达方式等—堪称神品重点预设:批注讨论(5分钟)1、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给文章分层的方式)2、重点品析月色描写的精妙(以批注的方式)教师引领提升:互文的方法解读月色的描写之妙与境界之高(5分钟)比喻之妙-----月光如水,心情之别----安静美好PPT“月夜冷不冷””十五夜望月

5、(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一)探究“闲人”的丰富含义进而理解作者的复杂而微妙的情感(10分钟)教师引领提升: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者的情感和性格完成对本文的学习和对苏东坡这一形象的认识。((屏幕显示资料四:元丰二

6、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随后被流放至湖北黄州。后又有历典八州、身行万里半天下---坎坷遭遇))(屏幕显示资料六)PPT“闲情愁不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钗头凤》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细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宋晏几道《临江仙》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 苏轼《 沁园春》这首词是苏轼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在由杭州移守密州的早行途中寄给其弟苏辙的作品。词中由景入情,

8、由今入昔,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人生遭遇的不幸和壮志难酬的苦闷。闲---漫步的悠闲心情的宁静虽也略有贬谪的意味但更多的是一种自嘲,甚至是自豪与庆幸。PPT(屏幕显示资料五:在黄州,他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彩的作品。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