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说命》研究三题

清华简《说命》研究三题

ID:6485344

大小:11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15

清华简《说命》研究三题_第1页
清华简《说命》研究三题_第2页
清华简《说命》研究三题_第3页
清华简《说命》研究三题_第4页
清华简《说命》研究三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华简《说命》研究三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清华简《说命》研究三题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华简《系年》与古史新探”(10&ZD09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12&ZD133)阶段性研究成果。程浩提要:清华简《说命》三篇是殷高宗武丁对臣子傅说的命书,记载了武丁得傅说的过程以及对他的训诫。传世文献中的几条《说命》佚文,大多在简本中可以找到对应之处。而《学记》、《文王世子》等篇所引数语为清华简所无,很可能是流传版本不同所致。通过将《说命》与《盘庚》进行细致对比,我们还可以发现该篇较多地保留了殷商时期的原貌。关键词:清华

2、简《说命》《盘庚》先秦《尚书》中有《说命》三篇,古书多有称引。然其历秦火而亡,至汉初已不得见,伏生所述与孔壁所出皆无此三篇。至东晋始有梅赜所献孔传《尚书》本,但其为伪书久成定谳。新近公布的清华简第三辑收录了战国写本《说命》,对我们重新认识这一《尚书》中的重要篇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本文将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以求教于方家。一、清华简《说命》篇题与内容清华简《说命》共有竹书三篇,原皆题有篇题《傅说之命》,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上海:中西书局,2012年,第121—131页。整理者据内容

3、次第分别题为《说命上》、《说命中》、《说命下》,使之与传本《尚书》相合。对于《说命》篇题,郑玄注《礼记》云:“殷高宗之臣傅说也,作书以命高宗,《尚书》篇名也。”孔颖达:《礼记正义》卷55,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649页。康成以为《说命》乃傅说命武丁之书,实则不然。根据《尚书》“六体”的划分,《说命》三篇当属于“命”书。孔颖达《古文尚书》疏曰:“《说命》三篇,《微子之命》、《蔡仲之命》、《顾命》、《毕命》、《冏命》、《文侯之命》九篇,命也。”孔颖达:《尚书正义》卷2,阮元校刻

4、《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17页。孔颖达所举九篇“命”书,见于今文者唯有《顾命》、《文侯之命》二篇。其中《顾命》乃成王命召公、毕公等群臣辅佐新王,《文侯之命》为平王册命晋文侯之辞,都是君王对臣下的命辞。观简书上篇结尾有“说来,自从事于殷,王用命说为公”之语,而中、下两篇通篇皆为武丁对傅说的训诫,是则篇题还应理解为“(武丁对)傅说的命书”。本篇传本与文献称引均作《说命》,简本作《傅说之命》,实为同书异名。而《尚书》中其余“命”书篇名或云“某命”或云“某某之命”,或许这两种“命”书的题名法

5、皆可通用,仅有繁简之别。这其中《顾命》当属例外。“顾命”之意,或曰寡命,或曰托命,与册命公侯无关。本篇《书序》云:“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作《说命》三篇。”孔颖达:《尚书正义》卷10,第174页。简文上篇开篇即是围绕着高宗得傅说的过程展开记述:惟殷王赐说于天,用为佚仲使人。王命厥百工向,以货徇求说于邑人。惟弼人得说于傅岩,厥赐弸弓、绅、冠、庳矢。说方筑城,腾降用力。厥说之状,鸢肩如崔。王乃讯说曰:“帝繄尔以畀余,抑非?”说乃曰:“唯,帝以余畀尔。尔左执朕袂,尔又稽首。”王曰:“亶然。”上篇释文

6、采用廖名春先生意见,见廖名春:《清华简<说命上>初探》,《史学史研究》,2013年第2期。7对于这一故事,《史记·殷本纪》也有记载: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司马迁:《史记》卷3,《殷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02页。对读二文,可知《殷本纪》与简文的记载在内容上无甚差别,只不过简文对武丁见傅说的过程及傅说的形态描写更为详尽,而

7、《殷本纪》则出于行文的考虑略去了武丁与傅说的对话。根据简文所述,武丁得傅说之后并未马上带他回殷都,而是命他征伐佚仲。“佚仲”,整理者原读为“失仲”,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第122页。子居先生认为其为“佚”地诸侯,子居:《清华简<说命>上篇解析》,孔子2000网“清华大学简帛研究”专栏,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5517.2013年1月6日。并将其改读,今从之。卜辞中有方国“失”,赵平安先认为即《逸周书·世俘》中的“佚侯”,

8、赵平安:《从失字的释读谈到商代的佚侯》,收入《新出土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61页。其与中央王朝的关系并不稳定,对商王时附时叛。简文武丁“命说伐佚仲”与得胜后“邑人皆从”即是这种情况的写照。另外,简文说傅说之邑“在北海之州,是惟圜土”,孔颖达疏引《尸子》也有此说。《殷本纪》云“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由此可见傅说原居地确非傅岩。那么,傅说缘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