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作业本必修一答案

历史作业本必修一答案

ID:65425707

大小:179.5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23-11-13

上传者:U-3770
历史作业本必修一答案_第1页
历史作业本必修一答案_第2页
历史作业本必修一答案_第3页
历史作业本必修一答案_第4页
历史作业本必修一答案_第5页
历史作业本必修一答案_第6页
历史作业本必修一答案_第7页
历史作业本必修一答案_第8页
历史作业本必修一答案_第9页
历史作业本必修一答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历史作业本必修一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1-5.CCDAA6-10.CCAAD11-15.ABCCB16-21.AAAAAD必修一专题一专题练习作业本P9-1122.(1)皇帝和三省长官的综合意见。(2分)(2)皇权下的民主。皇帝个人的素质和政权建立的背景。(3)皇权与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法律的权威占据上风。 23.(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丁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 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2)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 必修一专题二专题练习作业本P19—201-5.DDBDA6-10.BCDBA11-15.AADBA16-18.DDC 专题名称图片名称日军全面侵华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日本在华暴行南京大屠杀、细菌战等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中共军队改编、八路军奔赴敌后、平型关大捷、松沪会战、百团大战、台儿庄大捷、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作战等;抗日战争的胜利天皇颁布无条件投降书、受降仪式、举国欢庆、台湾光复、中共七大胜利召开等;19.(1)(2)把握好主题,将展览的目的、意义表述清楚,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0.(1)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P37发表宣言,号召“发动民族革命战争……”;……组织抗日义勇军打击日伪军,组织抗日联军,他们成为…..(2)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寇侵略,国共两党合作,驱逐日寇出中国。(3)八一三事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开始了。 21.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 1.B2.A3.D4.C5.A6.B7.C8.A9.A10.B11.B12.C13.B14.(1)原因: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指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启示:红军长征不仅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还在长征中传播了革命的火种;长征精神一直激励当代中国人艰苦创业,勇于创新。(本问亦可从其他角度阐述)(2)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也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军事上的伟大胜利。(3)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革命与建设要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要坚决清除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势力;等等(言之有理即可)15.(1)挺进大别山。刘伯承、邓小平。(2)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辛亥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专题三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业本P25-27 专题三专题练习P28--311---6ACCACC7---10BBBA11---17DCCBBCC18.(1)不矛盾。因为辛亥革命有巨大的历史功绩,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彻底改变,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材料一的基本观点。(2)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19.(1)历史大背景:国民大革命原因:①国共两党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达成共识,都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主共和为奋斗目标;②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2)国民党背叛革命,大革命失败,中共组织武装起义,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信息:①解放军解放上海,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②解放军纪律严明,不愿扰民。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共及其军队热爱人民,是其取胜的原因之一。 20.(1)演变历程:汉代,君为臣起立(相迎);晋唐,君臣皆坐;宋代,君坐臣立;元明清,大臣须跪见皇帝。(2)变化:秦汉:秦始皇集大权于一身,设丞相,协助处理朝政;汉代设内朝或中朝等,意在改变相权过重的传统。唐宋:设三省六部、参知政事等,分散相权。明清: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等,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本质问题:①大臣地位越来越低,以致丧失基本人格;②皇权独尊,专制主义政治逐渐走向极端。趋势:君权逐渐强化,相权逐渐削弱,直至明朝废除丞相制度。(3)反映了政治制度的变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专题四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P32--331---5BCBDA6---11DACABA12.(1)材料一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材料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材料三社会主义民主共和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是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专题四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P34--351---5DAAAD6---10BBBCB1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2)“文化大革命”中,公民人身权利受到侵犯,宪法遭到破坏,民主法制遭到践踏。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 专题四“一国两制”P36-371---5AADBC6---8AAA9.(1)历史背景: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腐败无能,战败后被迫与英国签订这一不平等条约。规定:英国割占香港岛(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3)原因:①“一国两制”构想合理,②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③我国政府坚定的外交立场和灵活的外交手段④英国、葡萄牙等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⑤香港地区的主权属于中国意义: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专题四专题练习P38--401---5BABCD6---10DBCDD11.(1)原则:平等、团结、互助;目的:实现共同繁荣(2)联系: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真正的实施。(3)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4)实现了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12(1)蒋介石坚持反共反人民的立场,准备反攻大陆;周恩来主张和平协商,和平统一。双方代表的阶级利益和根本立场不同。(2)平等会谈。一国两制。(3)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中国的统一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我们必须团结一致,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 专题五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41--431---8BABDBCAB9.(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2)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意义: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促成与会国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受到与会国代表的热烈拥护,使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10(1)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2)相同的遭遇: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共同的任务和愿望:都面临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有维护和平的愿望。(3)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 专题五外交关系的突破P44--451---3ABA4-5DB6-7CA(注意题号顺序)8.(1)缓和与中国的关系(2)最主要原因:新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3)变化:中国打破了苏、美对中国的遏制局面,改善了与美国的关系,积极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关系,国际关系有了很大的进展。9.(1)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因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亚非拉国家的支持(2)破冰之旅跨越大洋的握手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和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会谈,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之间结束了长达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专题五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P46--471---3AAC4-7BBAD8C(注意题号顺序)9.(1)美国对中国的敌对态度:长期推行“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侵略朝鲜、越南,威胁中国安全;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有利于双方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给中美关系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10.(1)判断: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的趋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出发点: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参加和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专题五专题练习P48--491---5BDDBB6---10BDDCD11.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外交的新胜利;在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下,与不结盟运动等一起,冲破冷战坚冰(使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受到撼动);中法都是大国,都有灿烂的文明。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12(1)“一边倒”。意义:这一方针不仅表明了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也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2)中美关系开始改善。因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并进行战略收缩。(3)这标志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专题六卓尔不群的雅典P52-531---6BACACC7-11ACBCD12(1)(政治)使那些因贵族盘剥而沦为债务奴隶的人重获自由,打击了贵族,(经济)促进了雅典经济的发展。(2)特点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改革带有“折中”色彩。政治措施:按每年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由四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雅典的最高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收入最少的第四等级不享有担任政府官职和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3)梭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13(1)人民主权、轮番而治(2)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它所确立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主权在民的原则,不仅对创造辉煌的希腊文明功不可没,而且对今天的社会发展、文明建设都有着可资借鉴的积极因素。 专题六罗马人的法律P54-551---5CDBBD6-10CDBCB11A12(1)罗马措施:可以给欠债人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从材料中可得出)(2)变化:对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不得拘留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借款抵押品。(从材料中可得出)作用:调节了债务等个人财产关系,减轻了社会各阶层关系的紧张程度,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见课本P114页 专题六专题练习P56-571---4ADCB5---10BBBBDD11-12AB13(1)《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等。(2)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专题七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P58-591---4DBCD5---8DBDC9D10.变化:由原来的封建君主专制演变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掌权的君主立宪制。贡献:创立了以代议制和责任内阁制为基本前提的君主立宪制,实现了对专制王权的有效限制;以某种程度的权力分割和制衡,防止了“议会专权”。11.不同意。1689年的《权利法案》只是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是在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专题七美国1787年宪法P60-611---5DADBC6-10DADDB11.(1)理论来源: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原则。目的:防止任何形式的专制政治。(2)首先是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在中央权力加强的同时,各州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自治;其次是联邦政府内部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权力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足鼎立,互相制约;第三,是对立法权的分割,国会分成参、众两院。作用:调和了不同权力机关以及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专题七专题练习P64-661---5DBABD6-10DDAAC11-17CBABDCD18.(1)《权利法案》。原因:内阁制形成,内阁对议会负责。(2)成果:美国1787年宪法。特点:制约权力、平衡利益。体现: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衡。在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的同时,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专题八马克思主义的诞生P67-681-4DBCD5-8DCCC9-11DBB12.(1)《共产党宣言》作者:马克思、恩格斯(2)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3)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以后,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专题八专题练习P71-721-6ABBCDC7-11DDACD12-14AAB15.欧文是一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改变“不合乎理性的社会制度”应当用说服的办法,要有耐心和毅力。他不懂阶级斗争,不懂得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甚至把工人的斗争说成是“由于无知而产生的偏见”而反对工人阶级的斗争。 专题九(上)第二次世界大战P81-851-8ADBBCBCD9-18BCAABCDBAC19-26CCACCDBD27(1)变化:由经济萧条逐渐趋向恢复发展。措施:实施罗斯福新政(2)1939年,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允许其他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这实际上有利于英国购买军火。1941年通过《租借法》,向遭到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提供战时援助。(3)促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先后参加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在盟国间实现政治协调、军事配合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领导美国军民在太平洋战场取得对日作战的一系列胜利。(4)罗斯福领导美国渡过两次难关:战胜了经济萧条,战胜了法西斯,既为美国也为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因此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他身上那种身残志坚、乐观自信、善于创新、爱国救民的可贵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8.(1)法西斯国家疯狂地扩张和侵略;国际社会未能及时制止法西斯的侵略;英法等西方国家与苏联之间的竞争和矛盾,特别是西方国家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仇视;英法等西方国家内部的矛盾;把维护国际安全的希望寄托在国际联盟身上。(2)观点:日本没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各国利用自己的势力范围排斥他国经济扩张;日本需要解决每年不断增长的人口所带来的问题。认识:解决贸易或人口问题等均应以不损害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前提。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模糊了战争的侵略性,是为侵略战争辩护。(3)第三种。第一种趋向没有出现的原因:英法等国与苏联由于各种矛盾未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英法等西方大国对法西斯推行绥靖政策;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由于自身力量有限,又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援,导致法西斯的扩张非但未能得到及早遏制,还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第二种趋向没有出现的原因: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使自己放松了警惕,使希特勒德国有机可乘;法西斯国家鉴于苏联的强大,不敢贸然进攻;《《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29.《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客观上加速二战的爆发;苏联参战,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斯大林格勒战役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变化具有深远影响;雅尔塔会议对加快战争进程以及战后问题的处理作了重要安排;攻克柏林,促使德国无条件投降;对日宣战,加速日本投降。 专题九(下)美苏争锋P86-881-7DCAAAAB8-11DCCC12.冷战加剧了美苏两国的军备竞赛,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长期紧张;客观上削弱了殖民主义,促进了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有利于西欧、东欧、日本的经济复兴;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13.(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材料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材料二华沙条约组织性质:美、苏分别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2)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目的:对抗北约。影响: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3)美苏对抗的实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对立。 专题九(下)新兴力量的崛起P89-901-6BDDBCC7-10CCBA11.(1)美国经济发展速度趋向缓慢,日本经济高速发展。(2)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大批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3)在两极格局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政治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专题九(下)多极化趋势的加强P91-921-5DCBCA6-9DDBC10.(1)1993年。欧洲联盟的具体含义: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2)特点:按照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建立政治体制。历史原因:欧盟各西欧地区的成员国早在世界近代史时期就已确立了三权分立的代议制民主制。(3)能够有效协调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矛盾,维持和发展欧洲联盟。(4)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专题九(下)专题练习P93-951-6ADDDAC7-12ABACBA13.D14.(1)多元一体(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可以保留各自的特点)。(2)欧盟。影响:欧洲综合实力大大增强,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个力量中心,对国际事务有举足轻重的影响。15.(1)特征:一超多强。主要原因:这是由各国综合国力的对比状况决定的。(2)教训:长达十年的“文革”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受极大的损失。成就:1957年完成的“一五”计划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粮棉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工业上建成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综合国力迅速提高。(3)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竞争力,尤其是人均经济实力有待提高。 综合练习P96-1021-6CACCDC7-11BCACC12-17DADBBC18-22BCABD23-25DCC26(1)危机:日本大举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呼声:团结起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2)原因:全民族抗战;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美苏等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参战(世界人民的支持);战争的正义性(反侵略性);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等。 27(1)《十二铜表法》、万民法。影响:《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万民法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罗马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2)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主要特点。重大意义: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建立了共和制民主政治制度,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4)目的:保障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1982年颁布。意义: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成为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8(1)(学考不做)第一次世界大战,徳、奥战败,英法等国也受到重创;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激励了欧洲各国的革命;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日本也趁机崛起;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2)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殖民国家实力遭到极大削弱;殖民地人民深受自由和民族自决等思想的影响,开始觉醒;殖民地力量得到发展;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3)二战后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大批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逐步失效;联合国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的舞台;不结盟运动兴起,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29(1)绥靖政策内涵: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国对法西斯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的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要求的政策。(2)背景:二战后期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制;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日益加剧;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领导世界”;苏联实力大增,极力在欧洲扩张自己的势力,被认为严重威胁到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人们想避免世界大战再次爆发。(3)慕尼黑会议上,英法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与德意法西斯签署协议,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与之前的“纵容”、“迁就”不同,此次是英法公开与法西斯国家勾结在一起,明目张胆地出卖他国利益。所以,慕尼黑会议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丘吉尔演讲中把苏联视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大威胁,主张英美等西方国家结盟,通过采取除战争之外的政治、外交等其他手段,共同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因此,丘吉尔的演说实际上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