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ID:6543297

大小:2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1-17

浅谈如何提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_第1页
浅谈如何提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提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提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在新一轮课改条件下,创设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已成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氛围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新课程教材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使其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一、情境创设的真实性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所选情境材料应来自生活、贴近生活、不宜胡编乱造。只有真实,才能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且能够应用于实践,从而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积极主动地

2、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情境创设要对整节教学内容有直接的作用,学生才能依据情境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灿烂的中华文化》时,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首先,向同学们展示几个“粽子”;然后问道,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它是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食品。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这是因为楚国大夫屈原投江之后,后代人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湖南等地的人们以赛龙舟、包粽子等方式来表示纪念。由于材料直接来自生活中内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同学们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和情趣,也为整个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二、情境创设的实效性情景境创设应着眼于它的实际

3、功效,始终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依据,切不可华而不实,本末倒置。从目标上看,情境创设要有利于教学活动,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获得规定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内容上看,情境创设应切合教材主线,尽可能多地涵盖教材的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为例,首先,我根据课标的要求,仔细研读教材内容,将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逐一罗列,仔细分析其内在逻辑,明确了重点难点和疑点,然后搜集与此关联度较高的信息加以筛选,紧紧围绕本课的基础知识和疑难困惑,创设了“我们的节日”为主要内容的情境。不仅涵盖了文化多样性,“是什么、为什么、怎

4、么办”等教材的体系结构,而且把“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三个知识点也有机地融入情境之中,以“我们的节日”为主线,一例到底,贯穿始终。三、情境创设的典型性情境材料并不在多,而在精。情境创设是为了使抽象理论具体化,书本知识生活化,深奥道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静态事物动态化。如果不加选择地大量罗列材料,表面上看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兴致勃勃,而实际上学生只是得到一时的感官刺激。如果这样组织教学,那就会因情境材料过多,学生目不暇接,谈不上对所创设的情境进行思考和分析,更谈不上意义的构建。这不仅加重了学生对学习负担,也容易冲淡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难以

5、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情境材料不在多,而在典型。典型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境材料的数量要少,可挖掘度要深;二是创设的情境质量要高,辐射面要广。由于教学时间和教材内容相对有限,必须挑选,使用那些能“最贴切地说明概念和原理,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最集中地反映某方面的社会问题,最具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件作为情境材料。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例,由于文化的表现形式极为丰富,可供创设情境的素材浩如烟海,仅教材涉及的就有语言文学、文化典籍、科技文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理论,等等。如果每个都去涉及势必会造成材料的堆砌,思路庞杂不清,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和分析。因此,笔者放弃了原先收集的大量

6、材料,反以离学生最近,感受最深,又最能涵盖教材知识的“我们的节日”创设情境,然后设置问题。围绕着“我们的文学艺术”所进行的系列的问题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我们的节日”贯穿整堂课的始终,收到了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促进了“三维目标”的实现。四、情境创设的时效性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情境时,学习才是有效的。教材提供的情境常常不被学生喜爱,很大程度上是缺乏时效性所致。所以情境材料的选择应紧跟形势,及时更新。新近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是首选。虽然,一个情境材料会从不同侧面反映理论知识,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使用一个情境也并非鲜见,但是经常单一地、反复地使用同一情境,

7、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组织《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时,我有意回避了前两课时有关精神文明建议所取得成绩的视频资料,而是把“粽子”为切入点创设情境。这种不断复核的情境材料,而且可以扩大中学生求新、求异、好奇的心理特点,而且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五、情境创设的针对性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因此,情境创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