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ID:21431943

大小:57.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1

上传者:U-99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_第1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_第2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杨志峰山丙省长治市郊区老顶山镇大罗学校046011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确实,生动而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呆,但教师必须把握教学情境的有效性。关键词:数学教学情境有效性教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牛.活与数学学习、•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而所谓的有效,就是要立足于学生的主动探究,立足于学生的合作学习,立足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学情境的设计不仅要注意生动性、凸显趣味性,还要注意有效性、突现启发性。于是我们不禁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如何去追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呢?一、新课改下数学教学要生活化心理学研究表明: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类似的学习对象容易被学生感知,并能促进知识的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设贴近牛.活的学习情境,充分挖掘教材并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执教《可能性的大小》时,可这样设计几个问题:1.“同学们见过福利彩票销售吗?“大家顿时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因为我们学校附近就有个销枵点,同学们都比较熟悉。2.“买彩票的人一定能中奖叼?”似懂非懂的问题立即引起学生的深思,有的说“能中”,有的说“可能中奖”,有的说“如果没有买到奖票就不可能中奖”,有的说“如果每张都是奖票,那就一定中奖”。在一个个问题的回答中,同学们明白了“可能、不可能、一定能”产生的条件,知道了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3.“如果100张彩票中有1张奖票,任意摸岀一张,可能摸到哪一张?有几种可能?摸到奖票的可能有几种?占几分之几?”学生踊跃冋答。4. “如果100张彩票中有2、3、4、5……张奖票,任意摸出一张,摸到奖票的可能性分别有多大?”通过大家生活中所熟知的买彩票的情境,在一个宽松活跃的氛围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二、教学情境必须突出数学问题我们在设计情境吋,不仅要注意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和技能。“情境”不是让学生为了故事而故事、为了游戏而游戏,情境创设的0的是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生活“数学化”的过程。情境创设要对学生有意义,要能启发学生思维,它必须冇明确的0的。情境创设只是冇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所以不能喧宾夺主、分散学生注意力,要体现出数学本身的学科特点,不但应该有思考价值,还应具有一定的探索价值,让我们从中品酌出“数学味”来。有教师在教学《认识乘法》时,上课伊始,借助课件出示了精彩的画面一一“动物园一角”。在让学生观察画面片刻后,开始互动交流的场面。师:“小朋友,你从画面上发现了什么?”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生1:“我觉得这里很好玩,有小动物、小房子、小溪、白云和小桥,太美了!”生2:“我发现了小溪的水还在流动呢。”师:“大家还发现了什么?”生:“还有小鸡在啄米呢。”师:“谁还有不一样的发现?”……上课十多分钟过去了,学生没能进入老师课前预设的问题情境中,而是停留在画面的简单观察上,给听者感觉更像是在上看图说话课,虽说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度高,但淡化了数学味,教师没能及吋借助自己的提问来有效地调控课堂,引导孩子学习图画中蕴藏着的数学问题。其实,出示情境画面后,教师可以提问: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物园中冇几种小动物?(小鸡和小兔两种。)它各是几只几只在一起呀?小兔可以2只2只地数,小鸡可以3只3只地数,然后让学生想办法求小鸡的总只数和小兔的总只数。或者可以在学生提到小鸡的吋候,及时质疑:图中共冇几只小鸡啊?你是怎么数的?抓住冇利吋机引出新课所需要的数学信息,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快速进入新课内容的探究,初步感知“几个几”的生活现象,为认识乘法作好铺垫。这类教学现象的出现,就是由于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冋答空间过人导致无明确指向性(偏离预设B标)。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大的问题情境下, 我们应该及吋根据学生的冋答调控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才能从中品酌出数学味。三、数学能力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教学情境不应只是绚丽多姿的动态画面,K本质必须蕴含着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问题情境只要能产生儿童的认知“不平衡”,引发他们的思维冲突,就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就会使学习过程始终在动态平衡中前进,就能达到有效教学。同时,创设情境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选用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对于低年级的孩子,颜色、声音、动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教师要多创设美丽生动的童话故事、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活动;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既要安排一些有趣的直观性数学活动,更要侧重创设奋助于学生自主学A)、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总之,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应做到“到位不越位”。参考文献[1】崔九郭《有效学习:理念与策略》.山西教育出版社。[2]《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