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审美现代性批判

第四讲:审美现代性批判

ID:6728780

大小:98.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1-23

第四讲:审美现代性批判_第1页
第四讲:审美现代性批判_第2页
第四讲:审美现代性批判_第3页
第四讲:审美现代性批判_第4页
第四讲:审美现代性批判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讲:审美现代性批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戴登云美学讲义(专业版)第四讲:审美现代性批判导言:艺术与美学的当代状况在《共产党宣言》中,在谈到资本主义给世界带来的变化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古老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式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54页。)这句话用来评价我们今天的社会变化,仍然最好不过,非常恰切。为什么?当代

2、社会的剧烈变迁,竟导致:以丑为美、美丑不分(一)、“以丑为美”表现:文学:从启蒙、革命、解放的宏大叙事到个体写作、私密写作、下半身写作到消费式的沉沦先锋艺术:从时代的敏感神经、人性解放的先驱到中产阶级的平庸生活的点缀、艺术消费市场的流通物例:行为艺术家的吃人事件、杀婴事件问题:艺术家究竟想表达什么?日常行为标准、伦理道德判断:例:国内十大荒诞禁令意识形态:例:社会主义荣辱观问题:在一个据说是以丑为美、至少是美丑不分的时代,为什么还要学习美学?探讨方法:必需终止一切先入为主的道德、审美判断,将此现象放入整个现代历史变迁的背景中,将其视为一个现代性求索的悖论现象或困境来考察,才能发现

3、真正的原因、找到新的拯救之途(二)这种现象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它究竟是现代社会内生的一种必然现象?还是人类误入歧途?戴登云美学讲义(专业版)首先,这些现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其次,这些现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的?第三、这些现象的出现,给人们的观念带来了什么样的挑战?第四,这些现象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现象,应将它放到什么样的知识领域和社会历史领域中去考察?(三)美学问题的研究方法历史的还原:起源的追溯语境的重构:知识谱系的清理先验的还原:问题的呈现意义的重释:新的回答与追问上篇:美学与艺术的当代处境——社会理论的考察第一章、审美现代性问题的历史语境、现实内涵及其内在悖论

4、(一)历史语境(二)自现代社会以来,人们对现代社会的矛盾态度:人类审美精神的困境不是今天才遭遇的,自现代社会诞生以来,人们对现代社会所产生的一切新事物新现象就爱恨参半,喜忧交集。为什么?1、早期现代社会人们对现代性的态度:启蒙运动到19世纪初介绍三位思想家的相关论述:卢梭、黑格尔、马克思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社会经历了如下一系列变化:宗教衰落、理性高涨;公共领域和市民社会逐渐形成;社会文化的发展出现了显著的分化;新生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大革命)的爆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的生活方式被现代生活方式所取代;这种社会的剧烈变化和转型造成了这样一种时

5、代氛围:动荡的和狂乱的;精神上迷茫的和混乱的;各种体验可能性的扩张和道德边界以及个人约束的瓦解;自我扩展和自我失调;大街上和心灵中布满幽灵;A、卢梭这种氛围引起了敏锐的启蒙思想家卢梭(1712—1778)的警觉和不安,他一方面注意到科学理性精神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又以怀疑的态度去审视变化了的世界和所谓的进步。他深刻地体验到一场社会旋风的到来,大声向同时代激进乐观的人们宣告:欧洲正处于“深渊的边缘”。他认为,人类在其“进步”过程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无论是知识、艺术、精致的生活等,非但没有赋予生活以新的价值和意义,反而被剥夺了意义。《爱弥儿》:“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

6、的,而一到了人手里,就完全变坏了。”(商务,1978,第5页)“我们种种智慧都是奴隶的偏见,我们的一切习惯都在奴役、折磨和遏制我们。文明人在奴隶状态中生,在奴隶状态中活,在奴隶状态中死:他一生下来就被人捆在襁褓里;他一死就被人钉在棺材里;只要他还保持着人的样子,他就要受到我们制度的束缚。”(第15页)戴登云美学讲义(专业版)在卢梭看来,文明的进步和成就不过是幻觉和虚饰。“所有这些财富的惟一作用,是使人们看不到自己的精神空虚。人们之所以栖身社会,之所以逃遁于各色各样的活动和消遣,仅仅是由于他们不能忍受自己的思想,不堪正视自己的形象。”(卡西尔《启蒙哲学》,山东人民,1988,150

7、—151)他认为现代文明所创造的理性和智慧并不是人的价值所在,真正重要的是人的道德精神或德性。文明导致了私有制和不平等,侵害了人的自然倾向。因此,为了解决现代性过程中的人性冲突,就必须引入“自然”和“自然状态”的观念,由此恢复人的德性和意义。B、黑格尔(1770—1831)不同于卢梭,黑格尔对现代性的看法要乐观许多。黑格尔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亲历了法国大革命的感召。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使他看到了“新世界”和“新时代”的曙光,使他成为现代性的启蒙宏大叙事的缔造者。《精神现象学》:“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