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18)

2011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18)

ID:6782358

大小:4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25

2011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18)_第1页
2011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18)_第2页
2011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18)_第3页
2011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18)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1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1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经济师培训edu.21cn.com/kcnet1910/2011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18)第十七章 汇率与国际收支  一、外汇与汇率  (一)外汇  1.(熟悉)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于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的支付手段。外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外汇主要是指在国外银行的外币存款和外币票据。  2.(熟悉)外汇的分类:外汇按照买卖的交割期限可以分为即期外汇与远期外汇。即期外汇又称为现汇,是指在外汇成交后于当日或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的外汇。远期外汇又称期汇,是指按协定的汇率签订买卖

2、合同,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时间进行交割的外汇。  3.(掌握)一种货币成为外汇必须具备三个特征(外汇三性):①外币性;②可兑换性;③普遍接受性。  目前能够同时具备上述特征的是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瑞士法郎等,还有地区性货币,有韩元、新加坡元等。  (二)汇率(也称汇价)  (掌握)汇率是指不同货币相互兑换的比率,即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1.汇率的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掌握)  (1)直接标价法  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世界

3、上绝大多数国家采取直接标价法,人民币汇率采取的就是直接标价法。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值升降与本币升贬值反向。如果汇率值上升,则说明外汇升值,本币贬值。  (2)间接标价法  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目前只有美国、英国和其他英联邦国家采取间接标价法。与直接标价法相反,汇率值升降与本币升贬值同向。如果汇率值上升,则说明外汇贬值,本币升值。经济师培训edu.21cn.com/kcnet1910/  【例题1·单选题】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标价

4、方法被称为()。  A.直接标价法  B.间接标价法  C.美元标价法  D.双向标价法  [答案]A  【例题2·单选题】在间接标价法下,如果汇率值变大,则本币即期汇率()。  A.升值  B.贬值  C.升水  D.贴水  [答案]A  【例题3·单选题】(2006年)我国人民币汇率采取的标价方法是()。  A.美元标价法  B.直接标价法  C.间接标价法  D.双向标价法  [答案]B  (2008年)人民币汇率使用的标价方法是()。  A.直接标价法  B.间接标价法经济师培训edu.2

5、1cn.com/kcnet1910/  C.美元标价法  D.点数标价法  [答案]A  2.汇率的报价方法(掌握)  汇率变动的最小单位被称为基点。对于大多数货币,1点通常是0.0001货币单位。  银行的汇率报价通常采取双向报价制,即同时报出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  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是从报价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说的。买入汇率又称买入价、出口汇率。  卖出汇率又称卖出价、进口汇率。  银行贱买贵卖。因此在直接标价法下,前者是买入汇率,后者是卖出汇率。在间接标价法下,前者是卖出汇率,后者是买入汇率。

6、  中间汇率又称中间价,是指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的算术平均数。汇率分析中常用的是中间汇率。  在银行外汇牌价中,还有一种现钞汇率。现钞汇率是银行买卖外币现钞的汇率。现钞的买卖价差要大于现汇。一般说来,银行的现钞买入价低于现汇买入价,而现钞卖出价与现汇卖出价相同。  【例题1·单选题】(2005年)银行的汇率报价通常采取()。  A.直接报价法  B.间接报价法  C.美元报价法  D.双向报价制  [答案]D  【例题2·单选题】在银行的外汇牌价中,两者相同的是()。经济师培训edu.21cn.co

7、m/kcnet1910/  A.现钞卖出价和现汇买入价  B.现钞买入价和现汇卖出价  C.现钞买入价和现汇买入价  D.现钞卖出价和现汇卖出价  [答案]D  【例题3·单选题】(2007年)银行挂出的外汇牌价是:GBP1=USD2.1000/2.1010,客户买入100万英磅需要支付()万美元。  A.47.5964  B.47.619  C.210  D.210.1  [答案]D来源:考试大-经济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