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菊生产技术论文

亳菊生产技术论文

ID:67970034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10-15

亳菊生产技术论文_第1页
亳菊生产技术论文_第2页
亳菊生产技术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亳菊生产技术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亳菊生产技术论文1亳菊脱毒生产技术 1.1培养基准备 基本培养基为PP,添加6-BA0.05mg/L、白砂糖20g/L、琼脂粉4.5g/L,将各种物质混合后定容,pH调节至6.0,分装到350mL广口瓶中,每瓶装50mL,在压力0.1MPa、温度121℃下灭菌15min,冷却后备用。 1.2材料采集和消毒 本试验取尚未木质化的亳菊茎尖作外植体。选取长2cm左右的嫩芽,去掉外边叶片后,用洗衣粉水浸洗1~2min,然后用流水冲洗30min。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消毒30s,再用0.05%升汞溶液消毒10min,无菌水冲洗6次,用无菌纱布把材料表面水吸干后,

2、置于已消毒的烧杯中备用。 1.3茎尖剥取和培养 在解剖显微镜下,左手拿镊子将芽夹住,右手用解剖针逐层剥取外层叶片,直至留1~2个叶原基。将茎尖迅速切下,接种到茎尖生长培养基PP+6-BA0.05mg/L+2%糖上,每瓶接种1个茎尖。为确保茎尖的成活率,整个剥取过程应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茎尖培养分2个过程,先置于温度23~25℃下暗培养3d,再在光照强度2200~2500lux的培养室中培养,光照时间12h/d。培养10d后,茎尖开始长大,并逐渐转绿,30d后长成小植株,每个成活的茎尖单独建系。 第3页共3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

3、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2增殖培养 亳菊组培苗增殖采用2种方式。第1种方式是采用芽繁芽的方式进行增殖,将启动培养中获得的小芽接种到培养基PP+6-BA0.1~0.5mg/L+2%糖中,在温度23~25℃、光照强度2200~2500lux、光照时间12h/d的条件下培养30d,增殖比例达1∶4以上。这种增殖方法使培养基中的细胞分裂素含量相对较高,极易出现弱苗,且玻璃苗的比例较高。第2种增殖方式是通过单株切段的方式进行微扦插,将培养的单株切割成1cm左右的顶芽和茎段,茎段带1~2片叶,接种到培养基PP+6-BA0

4、.02mg/L+2%糖中,顶芽和茎段分开接种。顶芽接种7d后开始生长,30d后芽生长至5~6cm;茎段接种后10d左右,侧芽开始生长,培养30~35d后,侧芽生长至4~5cm,然后进行重复微扦插,平均继代增殖比例可达1∶3.5以上。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采取第2种增殖方式。 3生根培养 将顶芽或茎段接种到生根培养基PP+IBA0.05mg/L+2%糖中,接种后10d开始陆续长根,同时芽开始生长,培养30d后,长至高度4~5cm、根3~5条、根长2~3cm,生根率可达100%。 4脱毒组培苗移栽 将长好根的试管苗取出,洗掉根部的培养基,再移栽到装好基质(泥炭和珍珠

5、岩以体积比3∶第3页共3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1拌匀)的50孔穴盘中。组培苗移栽至穴盘后浇透水,苗床应搭小管棚覆膜,保持80%~90%的空气湿度,并覆盖防虫网。7d后逐渐掀开薄膜放风,然后浇1次透水,15d后完全除去薄膜,并视基质的干湿程度浇水。30d左右完成组培苗的驯化过程,使成活率达90%以上。 5病毒检测 亳菊病毒病的检测采用田间观察法和指示作物法。田间观察法具有一定的缺陷,这是因为大多数病毒病症状为花叶、黄化、畸形,在症状上容易与非侵染性病害(如

6、缺素症、空气污染所引起的病害等)相混淆。指示植物法是亳菊病毒检测的基本手段,亳菊体内的一些病毒可采用汁液接种法接种到其他草本植物(指示植物)上,然后根据指示植物的感病表现,研究病毒的生物属性特征并进行种类鉴定,常见的指示植物为黄瓜、中国构祀、千日红等。采用本研究的脱毒种苗获得技术生产的各株系种苗,均未检测出带病毒。 第3页共3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