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狂舞》教案

《金蛇狂舞》教案

ID:6882300

大小:4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29

《金蛇狂舞》教案_第1页
《金蛇狂舞》教案_第2页
《金蛇狂舞》教案_第3页
《金蛇狂舞》教案_第4页
《金蛇狂舞》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蛇狂舞》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音乐《金蛇狂舞》教案湖北省英山县方家嘴中学姜友玲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乐曲欣赏,使学生体验感觉民乐合奏的情绪以及风格。了解“螺蛳结顶”的创作方法和一领众和的演奏形式。2、技能目标:掌握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熟悉他的作品,弘扬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听赏乐曲《金蛇狂舞》,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以及熟悉它的主题节奏形式,感受打击乐器鼓和锣等营造热烈气氛的表现力。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富有生趣

2、地、自主地、轻松地进行欣赏并积极参与民族打击乐器的演奏活动。教学准备:1、打击乐器实物,大锣、小锣、钹、鼓、木鱼。2、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感受身边音乐1、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导入新课。2、作曲者介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音乐人民音乐家——聂耳,是我国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重温他的作品,能感受到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下面,我们来欣赏他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民族合奏曲《金蛇狂舞》。二、走近民乐经典1、初听乐曲,感知基本情绪。①、学生说说自己所听到的乐器的名称。②、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2、介绍民族乐器:用多媒体展示丝竹乐器、打击乐器。3、认识打击乐器:鼓、大锣、

3、小锣、钹、木鱼4、教师演示一些民间打击乐器,感受乐器的音色。5、讨论锣鼓音乐的特点及用途:①渲染欢快,热烈的气氛,表现节日的喜庆。②用于指挥,统一步伐。③常用于戏曲中的伴奏。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在乐曲的初听之后,让学生通过认识中国的民族乐器而去了解民乐合奏,并结合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初听后自主把握乐曲的情绪和风格,初步感受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三、享受探究乐趣1、深入欣赏乐曲主题,多媒体出示主题曲谱。《金蛇狂舞》主题片断4/45656545┃1212561┃×××××××┃×××××××┃①口念:得得得得得得得┃仓仓七仓乙七仓┃②击拍:肢体语言表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音乐③用笔敲桌

4、子,表现节奏。2、师生互动只求节奏相同,不拘发音形式,体验一领众和,一问一答的演奏形式。师(问)生(答)×××××××得得得得得仓仓仓大大得3、音乐游戏“小小作曲家”5656545┃1212561┃56545┃12561┃565┃()55┃()1┃()1①学生展示创作成果;②听乐曲片断,对照创作的曲谱能不能发现点什么?③引出“螺蛳结顶”,概念:乐句越唱越短,最后只剩一个音,叫“螺蛳结顶”,通过句幅的逐层递减,有效地将音乐推向高潮。设计意图:通过鼓和锣的敲击游戏,加深对于乐器音色的印象。并通过游戏中的节奏,渗透本课主旋律中"螺蛳结顶"的音乐表现手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音乐这个环节

5、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降低难度,以师生互动合作的方式完成。最后让学生在乐曲旋律中通过自由选择表演形式,熟悉音乐的主题形象,完成本课重点及常识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领悟及感触能力。四、体验成功喜悦1、再次欣赏《金蛇狂舞》全曲。有了视觉、听觉、运动觉的感知基础,运用我们所学的音乐基础知识,大家合作,体验一下打击乐器合奏。2、小组活动,配合练习。①节奏:2/4仓仓七0┃仓仓七0┃仓仓七仓┃仓仓七┃②单项乐器,重点辅导。③各组分别推选五名选手参加合练。④合练评价: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3、动一动,走一走①教师按节奏走动,号召学生起立,走动,配合动作,体验锣鼓音乐的指挥作用。②

6、和着锣鼓音乐有序地走出教室。设计意图:在音乐与情感获得统一后,抓住学生兴奋点进行最后的综合音乐欣赏活动,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活动中获得自由想象与联想,增强学生的音乐参与感与体验感。同时努力营造一个活跃气氛,并加入乐器打击、呐喊、道具挥舞等表现手段,让学生投入地动起来!五、开拓崭新天地课堂小结: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音乐①熟悉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和他的民乐合奏《金蛇狂舞》的情绪以及风格。②通过乐曲欣赏,了解了“螺蛳结顶”的创作方法和一领众和的演奏形式。③掌握了几种民族乐器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六、板书设计民族乐器:丝竹乐器、打击乐器表现情绪:热

7、闹欢快金蛇狂舞演奏形式:一领众和创作手法:螺蛳结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