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按摩加子午流注取穴治疗胃下垂

浅谈按摩加子午流注取穴治疗胃下垂

ID:6933237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31

浅谈按摩加子午流注取穴治疗胃下垂_第1页
浅谈按摩加子午流注取穴治疗胃下垂_第2页
浅谈按摩加子午流注取穴治疗胃下垂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按摩加子午流注取穴治疗胃下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按摩加子午流注取穴治疗胃下垂江津区盲人按摩中心邱发玲孙渝虎关键词按摩子午流注取穴胃下垂胃下垂是指胃小弯弧线最低点下降至两髂嵴连续以下,十二指肠球部向左偏移的一种内脏下垂的疾病。西医认为其产生主要与膈肌及相关韧带松弛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以消化不良为主,常见上腹不适,易饱胀,痞满,嗳气,厌食,恶心,便秘等。有时腹部隐痛,常于餐后,久立,劳累过度后症状加重。给患者生活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子午流注取穴法,是以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六十六个特定经穴为基础。以时间变化为依据,根据出井,流荧,注输,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闭的道理。配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脏腑等来逐日按时开穴

2、补泻的一种取穴方法。是经穴理论中最高的理论体系诊断依据1,临床症状:胃痛腹胀,食后加重,平卧休息后好转。胃痛喜按,恶心,暖气吐酸,便秘,腹泻,久泄脱肛,小便不利,形体虚弱,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脉细弱,舌淡胖嫩,苔薄白。有时患者有直立性低血压等症状。2.触诊:(1)上腹部有压痛。向上推胃下极则疼痛减轻,并伴有振水声,腹壁松驰易扪及腹主动脉之搏动。饱餐后脐下隆起可见胃型,脐上胃脘部反见凹陷。(2),正常情况下肚脐与耻骨联合的距离应比肚脐与剑突的距离短,但胃下垂患者则相反,肚脐与耻骨联合的距离长于肚脐与剑突的距离。病因病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消化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3、水谷入胃,经过胃的腐熟和脾的运化功能,把水谷中的精气上输于肺,在肾精的作用下与自然清气结合,构成了元气,在肝的疏泄功能作用下,元气流行全身,维持了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如果经常暴饮暴食,饭后剧烈运动,脾胃损伤;或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日久脾胃受损,进而生化之源不足,日久导致元气亏损,中气下陷,升举无力、形成本病。也可因各种原因耗伤元气,如病后产后,气血亏损、元气未复、脾胃虚弱。辩证分型根据临床经验大体分为:湿热型,肝郁脾虚余热型,血瘀型,脾肾阳虚型,单纯中气下陷型,脾胃虚寒型等。1、湿热型:此型多因素日脾虚体弱,脾失健运,伤于暑湿,内外合邪,故兼见恶热多扦,小便频数

4、,口舌糜烂,大便溏泄等,治当补中益气兼祛湿清热2、肝郁脾虚余热型:除一般胃下垂症状外,伴胸闷太息,口苦口干渴,烧心反酸等,治当舒肝解郁,健脾清热3、脾肾阳虚型:脾肾为先后天之本,元阳之所聚,阳虚运化无权则神疲乏力,饭后饱胀,畏寒肢冷,得冷则甚,心悸气短,烧心反酸,、脉沉细无力,舌淡苔薄白。并可见部分患者腹泻或五更泻。治宜益肾健脾,温阳补虚。4、血瘀型;脘腹胀满而痛,饱食后加重。头晕多梦,脱肛,口唇青紫,舌有瘀斑,脉浮苔薄白。治当补中活血为主。5、中气下陷型:脘腹饱胀,食后加甚,心悸气短,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心下有气不能上接之感,此乃中气下陷或伴子宫脱垂,脱肛等。脉沉细无力

5、,苔薄白。治疗宜补中益气6脾胃虚寒型:症见神疲肢冷,胃痛恶寒,口吐冷涎,面色苍白,口淡不渴,大便溏薄。舌苔薄白,脉沉缓无力。治当以健脾和胃,温阳散寒。治疗方法1治则:健脾和胃,补中益气。2手法:推、揉、摩、擦、振颤、点按、拿捻、顶托、捏脊等法。3穴位:鸠尾、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神阙、足三里、阴陵泉、百会、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大肠俞等穴。另外根据证型和患者就诊时间的干支进行随证加减及逐日按时取穴。4操作程序:(1)患者俯卧位,医者先用轻手法推、揉脊柱两侧的膀胱经,重点在第九胸椎至第十二胸椎两旁的穴位,点按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大肠俞。最后用捏脊法从长强至大椎反复操

6、作(2)患者仰卧位,屈膝屈髋,医者立于其右侧。先轻手法推、揉整个腹部,然后点按鸠尾、中脘、天枢、气海、关元,接着用托法(即医者双手四指并拢,以螺纹面着力,根据胃下垂的不同程度,自下而上一边振颤,一边顶托),再用推法从关元顺任脉向上至中脘,横擦下腹部,接着在脐周围以逆时针方向做摩法,接着用中指在神阙、掌根在上腹部做振颤法,再从下至上拿捻腹部,最后按揉足三里、阴陵泉各5min。(3)患者坐位,医者一手扶住其左肩部,另一手四指并拢,随着患者呼吸节奏,自右下方慢慢擦向左肩胛骨前、外上方;接着将患者的左手向后弯曲,放于其腰臀部,医者右手四指并拢,由肩胛骨内下缘向斜上方插入,同时左手

7、掌心抵住患者左肩峰,两手呈合拢式,并嘱患者深吸气,即感胃有上提之意,然后再用搓法于两胁肋,最后点按百会穴5min。5辩证加减:(1)肝郁脾虚余热型加按章门、期门、肝俞、太冲;搓两胁肋,以微微透热为度;(2)气血不足加直擦背部督脉,横擦左侧背部,久按足三里穴。)(3)血瘀型加按揉膈俞,血海,三阴交。(4)脾肾阳虚型加擦肾俞,命门及八髎穴,以透热为度。(5)中气下陷型加点按中府,云门,膻中。6治疗时间:每次约30—40rain,每日辰时至巳时(早上7点至11点)治疗1次,1O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典型病例1,患者张××,男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