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聊城方言词“楂”试释

《金瓶梅》聊城方言词“楂”试释

ID:73629402

大小:1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12-24

《金瓶梅》聊城方言词“楂”试释_第1页
《金瓶梅》聊城方言词“楂”试释_第2页
《金瓶梅》聊城方言词“楂”试释_第3页
资源描述:

《《金瓶梅》聊城方言词“楂”试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金瓶梅》聊城方言词“楂”试释摘要:本文依据近代汉语和山东方言材料,解释了“”在《金瓶梅词话》中的词义:本义为伤口痊愈后在其上结的一层痂。这里比喻面积很小的池塘。关键词:《金瓶梅词话》聊城方言,《说文》无此字。《宋本玉篇・心部》:“,乞切,喜也。”[3]《集韵・迄韵》:“,乙切,心不欲也。”[4],字书韵书皆未载,当为“楂”字之俗体。汉字受上下文影响而偏旁发生类化的现象十分常见,如“石榴”类化作“石”,“趁迭”类化作“趁”,“漫”类化作“熳”,“滋味”类化作“味”等。[5]“楂”受“”偏旁影响而变为“”当属情理之事。“”

2、乃“楂”之俗体。《全本金瓶梅词话》第87回:“说犹未了,武松把刀子楂的插在桌子上。”[6]楂,白维国《金瓶梅词典》释为“象声词,形容断裂声。”[7]很显然,开篇词中的“”非象声词,与“楂”词义不同,另有其义。我们都知道,《金瓶梅词话》反映了明代中后期汉语语言面貌。“在地域认识上也渐趋一致,是一种北方话,只是词汇方面吸取了当时吴语的某些成分。”[8]据《金瓶梅词话》描写的地理环境――山东清河、临清来看,《金瓶梅词话》反映了明朝中后期临清一带鲁西方言的面貌。[9]笔者为山东聊城人,聊城市与临清市毗邻。据现代山东方言分区,山东

3、方言分为东西两区,临清、聊城同属西区的西齐片区。从《临清方言志》和《聊城方言志》比较来看,两地方言语音系统相同,词汇基本相同。当然,四百年前的鲁西方言跟现在的鲁西方言不会完全相同,但是《金瓶梅词话》一书中的许多词语在现代聊城方言中仍在使用,而且意义完全相同。例如,腌、巴巴(屎)、槽道、打平和儿、二尾子、放屁辣骚、隔二骗三、害冷、紧自、堪合、剌八、蛮声哈剌、攮、皮脸、气不愤、人牙儿、上紧、汤水、窝巢、稀醉、佯打耳睁、揸沙,等等。另外,聊城、临清都把看望种痘痊愈儿童的习俗叫作“吊(揭)疙渣儿。”[13]以前,天花病流行,为防

4、止小孩得此病,在孩子小时都要种牛痘。一般在小孩左臂上种井字型或其他形状的牛痘,等到发后结痂痊愈,亲戚前来探望,俗称“吊(揭)疙渣儿”。笔者以为,开篇词“儿”正是聊城、临清方言的记音词“疙渣儿”,义为伤口痊愈后在皮肤上结的薄薄的一层痂,形状不规则,且面积很小。在《金瓶梅词话》开篇词里比喻池塘面积之小。开篇词以此作喻,非常贴切,且极具鲁西方言词汇特色与民俗特色。此句也是夸张,极言池塘面积之小。开篇词正是因为使用了反映当地习俗的方言词“”,才将那种逍遥自在、平淡自然、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生活状况表现得形象生动,贴切自然。注释:

5、[1][6][明]兰陵笑笑生.全本金瓶梅词话[M].香港: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